第一百一十四章合併才有出路(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本以為自己登高振臂一呼,必能八方來投。
沒想到結果遠遠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經過他的勸說。
各勢力整體上達成初步意向,同意走合併的道路。
平時大家各自活動,戰時接受統一指揮。
不過真正加入他陣營的勢力,目前僅僅三分之一左右。
除了持有觀望態度的部分勢力,其餘大小勢力紛紛向劉毅遞上投名狀。
表示戰時願意接受劉毅的排程,互幫互助,共抗朝廷。
對於眾勢力的示好,劉毅只是暫且應下,至於具體要如何處理這事,他一時還難以下定奪。
很明顯這些人嘴裡說接受他的排程,互幫互助共抗朝廷,實際上是想尋求他的庇護。
這事有利有弊。
利在於不用他主動遊說各勢力,大家便主動投靠於他,日後他整合黑山軍便可少花費很多精力。
人口就是潛在的兵力與勞力,可以讓他快速發展壯大自己。
只要他的實力越強大,主動加入他勢力就越多,會是一個良好的迴圈。
弊端在於他目前還出於發展初期,屯田制剛開始施行,很多地方還需要繼續完善。
暫時還無法吞不下這些良莠不齊勢力、化為己用。
若朝廷不斷圍剿這些起義軍,他也難以一一庇護的過來。
雖然他可以排程他們各方勢力互幫互助,消耗朝廷兵力儲存自己的實力。
但各勢力有心投靠,他這樣做多少有些不地道。
最後經過討論。
大家一致認為,可以暫且接受各方大小勢力的投靠。
以便於發展穩定後,可以逐步將他們吸納進毅興城來。
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儘量幫助他們對抗朝廷的圍剿。
減輕他們壓力的同時,也避免淪落唇寒齒亡的局面。
如此一來。
著實把張燕鬱悶的不行。
他在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各郡之間四處遊走勸說。
忙活了那麼久,感情都在為劉毅免費跑腿。
劉毅啥都沒做,就有大批人馬主動前去示好投靠。
每每想到此處,張燕鬱悶的飯都吃不下。
還有天理嗎?
還有王法嗎?
……
當然這些劉毅也是有些始料不及的。
什麼都沒做就有大批人馬前來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