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

典韋率領著三千虎衛軍,浩浩蕩蕩的朝著洪博所在位置行進。

李大貴得了劉毅命令,亦是快馬跟上典韋等人的步伐。

在離洪博所部二十里左右,便命令眾人停止行軍。

尋了個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

作為白起的弟子,李大貴平日裡沒少向白起請教行軍佈陣、領兵作戰等學問。

耳濡目染之下也學到了不少皮毛。

典韋等人職位雖比李大貴高,但還是頗為認可他的才能。

士卒們忙著安營紮寨,典韋來至李大貴跟前,出聲道:

“皇甫老賊甚是狡猾,早已派洪博率軍駐守在我等救援的路線之上。

若要繞開所花費的時間太長。

耽擱太久,恐張燕城破對主公聲譽有所影響。”

來時劉毅吩咐他,只需對洪博施加壓力以牽制皇甫嵩精力。

使其投鼠忌器不敢全力攻張燕就行。

他也從李大貴口中得知,廖化已前往涼州尋找北宮伯玉。

只要多拖延一些時間皇甫嵩必然退兵,屆時趁勢追擊則可大破之。

他們拖多久、牽制多久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張燕等人不一定守得住,不一定能夠撐到皇甫嵩退兵。

他們已經收了鄭義送來的寶物,倘若因為耽擱太久坐視張燕城破,難免遭人口舌不用心盡力。

李大貴對於典韋的話感同身受。

皇甫嵩既然派兵在此駐守,也是想要拖延時間。

雙方都想拖延時間,最難受的只會是張燕所部。

當下最合適做法在李大貴看來,是全力出擊一舉踏破洪博所部。

兵指皇甫嵩大軍後方,才是最好的解圍方式。

劉毅不想增加傷亡,大不了放棄與張燕合圍,只要在皇甫嵩大軍後方駐軍,絕對能夠威懾到皇甫嵩,令其乖乖撤軍。

劉毅放權給李大貴,讓他可見機行事,所以最後如何與漢軍鬥智鬥勇,還得看李大貴究竟掌握了白起幾分火候。

按照劉毅的思路就是示敵以弱,誘其前來攻打;伏兵一處再行驕兵之計、誘敵深入前後合圍……

典韋負責迷惑敵人,周倉、裴元紹負責突襲。

五千人全部被充分利用起來,沒有一絲餘贅。

現在的關鍵在於典韋等人疲於趕路,對方以逸待勞。

洪博不會想趁他們立足未穩,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要是對方鐵了心死守,縱使有再多的計謀也難以輕易見效。

“典都尉所慮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