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鄭銘,一上來就想要謀取兩個尚書位。

“這朝堂太平靜了也不行,既然他們想爭就讓他們爭吧。”鄭青松輕笑道。

“那五皇子呢?”衛公公還是忍不住提了一下。

鄭青松橫了他一眼,說道:“讓他老老實實呆在山海縣,把山海縣給朕經略好。”

衛公公低著頭,再也不敢說什麼。

……

大璃早朝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常朝,也就是每天都要進行的早朝,一般參加的大臣都是軍政各部的重臣。

第二種則是小朝會,每隔十天一次,凡是四品以上的京官都要參加,不過督察院的御史們是個列外,他們雖然只是六七品,卻有參加小朝會的資格。

第三種是大朝會,多是在元旦、冬至及大慶之日舉行,不但文武百官要參加,就連宗室皇親,公侯勳貴等等都要參加。

今天正是每隔十天一次的小朝會。

於尚新懷著忐忑的心情站在華麗的金鑾殿前。

隨後三通鼓聲響起,百官排隊進入金鑾殿。

一番朝拜之後。

鄭青松半倚在龍椅上,打著哈欠說道:“都有什麼事,說說吧。”

就在眾臣準備說事的時候,排在佇列末尾的於尚新突然走了出來,跪地說道:“陛下,微臣請奏陛下立太子,正國本。”

頓時殿上陷入了寂靜之中,眾臣們都不由的偷偷的打量著於尚新。

這麼頭鐵,還敢上奏立太子!

這又是誰的人?

大皇子?二皇子?不像啊!

於尚新跪在地上,舉著奏本,大氣都不敢喘。

他知道今天他免不了要受一番貶斥,甚至會被杖責,弄不好還有可能會掉腦袋。

但是他還是站出來了。

一是雨化田要求的,二是大璃此時需要一個太子,第三則是他想搏一個諍臣之名。

朝堂之上,袞袞諸公不知道應該立太子嗎?

他們都知道,只是鄭青松不立誰也不辦法,而且他們也怕受到責罰,梁松年就是是前車之鑑。可梁松年離開京都之後,滿朝文武卻無人敢說一句風涼話。

因為眾臣心中都明白梁松年做的對。

這個時候,只要站出來,絕對可以在收穫一波官名。

當然前提是別讓鄭青松打死。

一旦打死了再好的官名也白搭。

與其說於尚新在按照雨化田的要求做事,還不如說是他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