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召集眾將領,把計劃和眾將領說了,還沒有說完,徐升幾乎指著鼻子罵他,罵他不顧都督的安危,當場就要率部回叢山關。

賀珍,石鐵,高鼎,趙屠等將領狠狠瞪著李定國,武大翎也要拉著炮營回叢山關。

李定國怒斥徐升、武大翎不理解聆敬陽一片苦心,聆敬陽是為大明,為了國家社稷。

此時回徽州府,就算是解圍叢山關,對扶桑軍造成不了多大殺傷,只有以叢山關為誘餌,引誘扶桑軍大部兵馬,才能夠為其他各地戰場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其他戰場,老子告訴你,老子的戰場就是都督,都督在叢山關被二十萬扶桑軍圍攻,都督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要是沒了,滅了應天府的扶桑軍,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話從高鼎口中說出來,他也支援徐升回去馳援聆敬陽,李定國強忍著憤怒。

他知道這群漢子都是忠勇之輩,再一次強調叢山關的天險,扶桑軍沒有一個月,休想攻破叢山關。

可一旦讓扶桑軍隊攻破應天府,北上進攻鄭成功部,整個江北的戰局都會陷入到惡化,只有吃掉進攻應天府扶桑軍,為鄭成功爭取擊敗第三師團爭取時機。

應天府有明軍一萬餘人,大多是魯王從各地招募的散兵遊勇,要不是扶桑軍實行殘酷的種族滅族,這一萬多散兵遊勇恐怕早就拋棄南京城,投降扶桑軍了。

南京城守軍誓死抵抗扶桑軍進攻,再不去馳援南京城,應天府就要被扶桑人攻下,張煌言為魯王部下,向眾將領發表觀點。

“鄭成功不是孬種,就算是扶桑軍北上兗州,成功也不會硬碰硬,我看不如分兵,一部撤回徽州府,一部支援應天府。”

明軍在寧國府有七萬餘人,還有各地前來勤王的部隊,不管是回到徽州府,還是北上應天府,都有實力和扶桑軍決戰。

可要是分兵,扶桑軍就有以多打少的機會。

眾人意見不統一,幾乎要掀桌子,最後還是李定國大聲制止眾將領的爭吵。

“諸位,聆都督在出徵前,讓我總督寧國府戰事,聆都督也告訴我,讓我不要擔心叢山關,儘管進攻扶桑軍,因為還有一支部隊即將抵達徽州府,解圍叢山關。”

賀珍站起來,幾乎要拔刀。

“還有誰會去支援叢山關,比我們更關心都督?”

“大順軍李過,大西軍艾能奇,兩人已率部抵達南昌府,不用多久就能夠馳援叢山關。”

這個訊息是方小眼親自告訴他的,此時方小眼也在會場。

“諸位大哥,小眼昨日接到堵經略送來秘信,大順軍,大西軍抵達江西,最多五日就可馳援徽州府。”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