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大同城下(一)(第3/3頁)
章節報錯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徐升像是看到聆敬陽內心的矛盾,他鼓起勇氣說道:“都督,末將以為...”
“以為什麼?”
“以義為先,都督今日不救大順軍,奇襲大同城,就算是攻破大同城,以後怕再也見不到山陰城內大順軍將士。”
徐升一個武痴,竟然也有這等仁義,聆敬陽不再猶豫,立馬下令部隊做好戰鬥準備,在傍晚時突入到山陰城,和李過在城內會師,再一起合力突圍。
聆敬陽距離山陰城只有十五里路,這裡有清軍騎兵出沒,只要是看到清軍騎兵,聆敬陽都下令統統殺死,讓清軍越晚知道他抵達山陰越好。
清軍畢竟不都是稻草人,在聆敬陽繼續前進到山陰城十里地時,濟爾哈朗終於知道有明軍抵達戰場,他以為明軍人數眾多,可斥候告訴他,明軍只有一千多人,濟爾哈朗有些懵,一千多明軍竟然敢來增援大順軍?
他令昨晚駐守西北方向的守備,帶領本部兵馬卻殲滅明軍,守備有兩千多將士,得到軍令後,帶著部隊去進攻聆敬陽。
城外清軍突然調動,城內大順軍再一次發起突圍,這一次李過打頭陣,高一功殿後,兩人配合非常默契,濟爾哈朗眼睜睜看著大順軍再一次從西北方向突圍,連忙帶著部隊頂上去,想殲滅大順軍,或者把大順軍趕回去。
大順軍和清軍再一次爆發激烈的戰鬥,這一次大順軍拼了老命也要突圍,清軍則是吐血也要把大順軍打回去,
清軍和大順軍激戰,聆敬陽也率軍抵達戰場,他看見數萬將士在山陰城西北方向鏖戰,他帶著部隊從背後發起猛攻,青桔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正在和大順軍交戰,在外面的都是末流守備部隊。
被明軍一陣猛突,頓時兵敗如山倒,還把正在進攻大順軍的清軍主力部隊衝散,這可是好機會,聆敬陽帶著部隊猛攻清軍主力部隊,大順軍見明軍來援,也拼死一搏,發瘋似的進攻濟爾哈朗指揮中心,清軍在明軍和大順軍來拿飯經過過年,終於定不足,濟爾哈朗也無能為力,帶著少數部隊撤出戰場。
聆敬陽令全體將士在戰場上高呼,北上大同城,大順軍將士聽到聆敬陽高喊後。也紛紛發出北上大同城口號,數千明軍,大順軍追擊正在往大同城撤退的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只剩下數百將士,他這一次要快馬加鞭撤退到大同城,在大同城堅守待援,可聆敬陽不給他換這個機會,聆敬陽讓梅少佐回去告訴張順和高鼎,帶著糧草去大同城和大部隊會合。
聆敬陽這輩從來沒有這樣痛快過,追擊清軍途中,不斷有清軍將士跪在兩側投降,這些俘虜都被大順軍帶走,聆敬陽也不需要這些只會投降和消耗糧草的垃圾部隊,他一心向著大同城,只要攻下大同城,就會壓縮清軍的生存空間。
山陰到大同城要路過安東中屯衛,這裡清軍早就去支援山陰,並且在混戰中被聆敬陽擊敗,濟爾哈朗撤退到這裡,明軍也跟著打過來,濟爾哈朗下令部隊應戰,剛一交戰,大順軍後腳殺到,一通砍殺後,清軍不敵,只好繼續撤退。
從安東中屯衛到大同城有一百公里,濟爾哈朗為了活命,只帶著少數小腦斧騎馬撤退,清軍殘餘將士見濟爾哈朗拋棄他們,也就失去繼續抵抗決心,在被明軍追上來以後,不是投降就是扔掉武器成為逃兵。
聆敬陽還是沒有能夠追上濟爾哈朗,他覺得有些可惜,這時候再去大同城,一這麼點兵力,幾乎不能攻下大同城,李過卻很高興,這一次戰役,消滅清軍數萬部隊,其中還俘虜一萬多人,浙西俘虜以後都會成為大順軍戰士。
他也非常感激聆敬陽前來增援,看見聆敬陽有些悶悶不樂,就和聆敬陽說道:“怎麼打敗建奴,還這一副臉面啊?”
聆敬陽回答他,沒有能工北上大同城心有不甘啊,李過卻笑了,他告訴聆敬陽,大順軍主力部隊已經從延安府進入大同府,已經佔領大同府西部軍鎮和城池,不要十天大順軍前鋒軍就會殺到大同城下。
“不是隻有你們來山西嗎?”
李過笑聆敬陽這麼好的機會,大順軍要還是在陝西臥著,豈不是固步自封,自取滅亡,聆敬陽聽李過這麼說,心裡好受一些,李過讓他帶兵撤回去,並且告訴聆敬陽,陛下將會把朔縣,馬邑,山陰三地作為禮物送給聆敬陽。
李自成這麼做,是讓聆敬陽橫在大順軍和崇禎朝廷之間,以此來減少大順和大明的軍事衝突,聆敬陽也明白大順軍用意,他和李過說道:“替我謝謝陛,不過我還是想和將軍一起進攻大同城。”
李過聰明絕頂,他想到聆敬陽攻打大同城用意,說道:“聆敬陽,是不是大同城裡的糧草讓你垂涎三尺?”
被李過看穿心思,聆敬陽也不臉紅,大大方方和李過承認軍中糧草不足,想要去大同城弄點糧草給寧武關的軍民過冬,他還告訴李過,他也有一支護糧隊,正在來山陰路上,這些糧草有五千石,足夠他們這數千人吃到大同城。
這些糧草聆敬陽是想送給李過,可此時已經擊敗清軍,倒不如帶著糧草一路吃到大同城,還能夠在沿途搶到清軍更多物資。
李過爽快答應聆敬陽請求,兩支軍隊向著大同城前進,梅少佐也及時通知張順和高鼎,兩人帶著護糧隊也往大同城趕去,在半路上林景陽和護糧隊會師,大順軍和明軍都餓壞了,這五千石糧草就像是救命稻草,讓明軍和大順軍將士再一次煥發活力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