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鄭成功都是一流軍事家,兩人也推斷出扶桑軍隊一定是後勤,或者是島內出現變故,才會採取大規模後退戰術。

想到這裡,鄭成功和聆敬陽建議,要不要和鄭芝龍接洽,請求和父親率領的大軍聯手,殲滅扶桑軍隊。

這倒是一個絕妙的戰術,一方面可以讓清軍,鄭氏家族軍隊和扶桑軍隊火拼,消耗敵軍有生力量,還能夠讓己方軍隊得到錘鍊。

聆敬陽不停地點頭,倒是李定國卻提出另一個觀點,他建議聆敬陽調動部分兵馬馳援山東戰場,但更應該整合內部,弘光朝廷擁有江西全境,湖廣和廣東部分地盤,在江南實力最強。

可各地仍舊是半獨立狀態,瞿式耜,何騰蛟,王應熊等封疆大吏,對朝廷的態度從絕對服從逐漸變為尊重,還有云南的沐家,竟然丟失在雲南的地盤,被土司叛亂打得不敢露頭。

這些內部問題不解決,將會極大拖住明軍後腿,鄭成功聽著李定國講話,也不禁感慨李定國不愧是人中龍鳳。

他也贊同李定國,認為聆敬陽可以讓清軍、福建明軍和扶桑軍在山東作戰,朝廷趁此機會再一次施展拳腳,完成內部統一。

“我們這不是內訌嗎?”

聆敬陽有些不滿,可鄭成功和李定國認為這不是內訌,而是為了以後更好抗擊外敵,而且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要是錯過這個時機,朝廷將會進一步四分五裂,聆敬陽想來想去,最終下定決心,任命鄭成功為徵北將軍,率領本部兵馬北上山東,又令衛蘭,梅少佐率領直屬部隊五千兵馬護送糧草,和鄭成功北上抗擊扶桑軍隊。

他當天下午趕往叢山關,和堵胤錫商議下一步計劃,鄭成功非常驚訝聆敬陽這麼信任他,他有些激動向聆敬陽發誓,一定不辱使命。

聆敬陽讓他回去準備出征,他帶著李定國還有侍衛隊趕往叢山關拜見堵胤錫。

寧國府到叢山關並不遠,一行人一人兩馬,快馬加鞭,第二天上午趕到叢山關,駐守山關將領早就認得聆敬陽,大老遠看見聆字都督旗幟,讓部下向朝廷彙報,又令士兵開啟城門,引領聆敬陽入城。

聆敬陽透過城門時,一路上暢通無阻,這引起徐升些許得意,可李定國卻搖搖頭,聆敬陽發覺李定國狀態,問道:“定國,為何搖頭晃腦啊?”

“都督,這守城大將對都督熱情,不等都督開口文化,就開啟城門,要是有其他人冒名偽裝都督軍旗,豈不是可以欺騙守將開啟城門,一夜盡滅朝廷?”

聆敬陽臉上有些難看,徐升連忙說道:“李將軍,這守城將領也是好意。”

“徐升,莫要丟人。”

聆敬陽讓徐升不要說話,李定國說的很有道理,要是有用心人,扛著他的五軍都督大旗,誘騙守將開啟城門,還真可以滅掉弘光朝廷。

他和李定國點點頭,表示好意他會放在心裡,隨後一行人來到堵胤錫府邸。

堵胤錫早就在府邸等候聆敬陽,金聲不久前去廣東,在廣東經略,為朝廷籌集糧草和軍餉,雖然很多地方勢力對金聲到來持不滿態度。

但是聆敬陽調動在贛州府軍事力量,令賀珍配合金聲在廣東釋出施令,有賀珍近萬名兵馬為後盾,金聲在廣東逐漸站穩腳。

各地軍頭也不得不低下頭顱,聽從金聲對他們的調遣,但金聲也不敢過分削弱各地武裝力量,畢竟這些地頭蛇大的也有數萬兵馬,小的也是一城守將,逼的過分,會毫不猶豫投降隆武,甚至還有逆臣會直接反叛。

所以金聲在廣東如履薄冰,為了讓廣東各地支援朝廷,他還把蘇觀生送回朝廷,弘光帝非常瞧不起蘇觀生,覺得此人鼠首兩端,破天荒要求堵胤錫斬了蘇觀生。

堵胤錫正在府邸和心腹商議,要不要斬了蘇觀生,聆敬陽帶著一行人來到府邸外,堵胤錫連忙帶著下屬去迎接聆敬陽。

兩人早就是親密戰友,自然沒有客氣,一見面聆敬陽就像是回到家中,和堵胤錫一前一後進入到客廳,聆敬陽只帶李定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國拜訪他。

堵胤錫招待二人,三人坐下後,聆敬陽便把來意和堵胤錫說了,堵胤錫聽完以後,他剛才在猶豫要不要斬殺蘇觀生,以此來拉攏廣東各地勢力。

“聆敬陽,你想強行吞併廣東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