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都這樣了,魯王還在爭權奪利,張煌言不好發作,只好帶著部隊向著台州府前進。

可不等部隊啟程,聆敬陽帶著主力部隊趕來,直言奉化還有叛軍,請求張煌言率部去奉化消滅最後的叛軍。

張煌言一想起叛軍請來的僱傭兵,就覺得有些恐怖,可聆敬陽卻讓人告訴他,叛軍被包圍,只需要圍而不攻,叛軍就要被活活餓死。

張煌言和聆敬陽並不熟悉,也不信任聆敬陽。

可聆敬陽非常敬佩他,為了說服魯王放棄權力,聆敬陽在當天夜裡,率領三百侍衛來到張煌言軍營,親自拜見張煌言。

五軍都督親自拜訪,張煌言有些受寵若驚,他下令好生招待聆敬陽。

聆敬陽一行人

來到軍營,被張煌言部隊驚呆了,這哪裡是正規軍,完全就是一群武裝百姓,很多將士就是頭上綁著一根紅帶子,還有計程車兵提著菜刀,裝備簡陋到極致。

張煌言早就在軍中等候聆敬陽到來,聆敬陽到來以後,他上前和聆敬陽問好。

聆敬陽看著張煌言,此時的他,還不到三十歲,可雙眼炯炯有神,聆敬陽就像是看到希望,有他和李定國,一定可以光復明人江山。

“張將軍,孤懸海外護主,好生敬佩。”

說完聆敬陽就要給他行禮,張煌言連忙托起聆敬陽,和他說道:“聆都督文武雙全,匡扶大廈,是大明將星,華夏之福。”

兩人惺惺相惜,他邀請聆敬陽到中軍做客,聆敬陽欣然前往,完全不擔心張煌言會殺害他。

兩人來到中軍,分主客位置就做,然後開始步入正題。

聆敬陽此次前來,是想讓張煌言為朝廷效力,而不是為魯王賣命,張煌言以為魯王也抗清,在魯王麾下和朝廷都是抗清。

他不願意放棄魯王和這數十萬軍民。

“張將軍,你可知道大明這些年,為什麼沒有起色嗎?”

張煌言搖頭,不明白聆敬陽意思。

“是因為四分五裂,誰也不服誰,張將軍想復興大明,驅逐建奴,就要做出表率,莫要各地藩王並立,更不要學鄭芝龍,為了滿足一己之私,硬是把唐王扶上皇位。”

他說的這些,矛頭只有一個,那就是大明只能有一個天子,天下政令必須統一,否則等建奴消滅大順軍,大明和建奴劃江而治的能力都沒有。

“聆都督,你讓我怎麼相信你,如魯王放棄兵馬,朝廷會不會出爾反爾,將魯王軟禁,又棄數十萬軍民不理?”

“我聆某從山海關打到山西,河南,湖廣,和建奴一路血戰,你可曾聽人說,聆敬陽坑害戰友?”

張煌言搖搖頭,聆敬陽又說道:“朝廷出爾反爾,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朝廷會作出表率,只要魯王放棄兵權,可以繼續就藩,永享榮華富貴,朝廷也可以整合各方力量,伺機北伐光復中原,豈不是天下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