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臣請求陛下去浙江投奔魯王,或許魯王看在同宗同族下,可以給陛下一塊棲息地。

提出這個意見的大臣,被馬士英一耳光甩過去,打得腦瓜子嗡嗡的,不敢作聲。

馬士英陰著臉,恐嚇和群臣。

“諸位,聆敬陽可是來清君側,陛下側邊都是誰,還都不是諸位?”

滿朝文武大臣明白他的意思,有少數大臣悄悄從金鑾殿溜出去,回到家中,換上布衣偽裝成百姓,混在人群出關離去,

馬士英沒有功夫搭理那些人。

他是庸人,是奸臣,卻不是慫人,和陛下上奏,請求由他領兵下山進攻叛軍。

可弘光帝死活不讓他下山,當初在南京城,都是各跑各的,這一次就算是死,也要拉著馬士英死。

君臣商議來商議去,愣是沒有好辦法。

於是乎滿朝文武大臣,和弘光帝傻愣愣聽著山下斥候,送回來叛軍的情報。

叛軍已到祁門,祁門守軍不戰而降。

叛軍已至松蘿山,松蘿山無一兵一卒駐守。

叛軍前鋒入績溪,城內軍民開門獻城。

數十萬叛軍逼近叢山關,弘光帝欲哭無淚,他都不敢去關口城牆上往下看。

而叛軍首領聆敬陽,一路上收編大量軍民,抵達叢山關下,已有二十餘萬人,但大多是混吃混喝的百姓,在聆敬陽統一排程下,把叢山關圍個水洩不通。

他在山下看山上,叢山關是徽州府第一天險,強攻恐怕要損失大量兵馬。

圍攻叢山關的第二天,堵胤錫和金聲先後趕來,兩人也沒有想到,聆敬陽可以取得這麼輝煌的戰績,一路打過來,如入無人之境。

面對叢山關天險,兩人一致認為不能強攻叢山關,應勸說關內的部隊開啟城門,迎接官軍班師回朝。

可不給關內守軍點顏色看看,他們還會繼續搖擺不定,浪費寶貴時間。

聆敬陽咬咬牙,令軍中大小火炮盡情向著叢山關牆壁轟炸,儘量不要傷著關內軍民。

轟隆隆炮聲響徹天際,弘光君臣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轟炸結束後,關內幾乎沒有傷亡,眾人算是看出來,聆敬陽並不想傷害關內軍民性命。

百盟書

很多人心態開始發生改變,尤其是軍隊,哪裡敢和數十萬叛軍開戰,要是保住性命,倒是可以開啟城門,迎關外軍隊。

恰好此時,堵胤錫來到山下,和眾人說明來意,只要開啟城門,所有人都可以活下去。

很多守軍心生投降,可卻也不敢在白天開啟城門。

為了防止大門被開啟,馬士英帶著一群家丁,來到城門口,在這裡守著,揚言誰敢開啟城門,他就剁了誰腦袋。

堵胤錫一番口舌,並沒有取得效果,聆敬陽以為必須要採用更為激烈的方式,恐嚇關內守軍。

可當天夜裡,一群禁軍舉著武器,衝向城門口,三下五除二把馬士英和家丁綁了,然後開啟城,迎接關外明軍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