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態度轉變之快,聆堵應接不暇,得到同意後,三人就地組成三巨頭,開始向徽州府用兵。

聆敬陽為軍事統帥,堵胤錫為內政大臣,金聲為輔助,三人決定集中兵力,從黃州府進入江西,再從江西進入南直隸,兵鋒直逼徽州府叢山關。

進攻徽州府前,三巨頭開始內部整頓,半個月內將德安府,黃州府,武昌府,寶慶府,長沙府,嶽州府,常德府整合到一起,三人勢力幾乎是湖廣半壁江山。

一個新興勢力突然崛起,卻沒有激起浪花,清軍無暇東顧,一門心思和大順軍作戰,魯王仍然被叛軍圍攻,隆武帝不過是鄭氏家族傀儡,鄭氏家族也在秣馬厲兵,決心和扶桑人復仇。

哪怕是弘光朝廷,也以為這是前線軍隊撤回來休整,還讓大臣去犒勞軍隊。

為了能夠保證成功,堵胤錫和金聲徹底把部隊指揮權都給聆敬陽,堵胤錫一心負責後勤,金聲全力傾注民生。

有兩人鼎力相助,聆敬陽終於可以放開手腳,他率領三萬兵馬,從黃州府進入江西。

江西北部明軍力量薄弱,面對數萬裝備較為精良,又都是同一系的明軍,幾乎沒有任何不適,開啟城門投降。

聆敬陽得以一口氣,攻佔江西省北部數個州府,他在前面佔領城池,堵胤錫和金聲就在後面安撫。

數萬明軍調轉槍頭向著南直隸殺來,這可嚇壞弘光朝廷君臣。

弘光朝廷實際控制地區只有安慶府,池州府,徽州府,寧國府等地。

這些地方兵馬不多且不強,黃得功數千嫡系部隊撤回到徽州府,不到一天工夫,就被朝廷文武大臣瓜分。

面對突如其來叛軍,弘光帝非常痛苦,黃得功戰死,他心如死灰,湖廣官軍在沒有接到聖令,突然班師回朝,這是要把他往絕路上逼嗎?

他一日內數次召叢集臣,希望群臣能夠勸說聆敬陽退兵,大臣和堵胤錫,金聲較為熟悉。

百盟書

可聆敬陽大多數人並不熟悉,弘光君臣不得不召集各地兵馬勤王。

各地兵馬向著叢山關集結,聆敬陽仍是率領部隊繼續前進。

數萬兵馬打著清君側旗幟,抵達江西東北部,距離徽州府只有一步之遙。

徽州府和江西邊境駐守的一隻弘光系軍隊,全軍不到五千餘人,

這些雜牌兵根本沒有鬥志,弘光帝每個月給銀子和糧草,可就是沒有戰鬥慾望。

駐守在此地的將領,卻和聆敬陽熟悉,聽說聆敬陽率軍前來,立馬召集部將,高調宣佈加入到聆敬陽隊伍。

很多部下不理解他這麼做,他讓親兵抬著一輛鍘刀到眾人面前,誰敢不聽從,現在就鍘腦袋。

在他高壓之下,五千兵馬倒戈,在徽州府廣山迎接聆敬陽。

聆敬陽先鋒大將石鐵率領五百騎兵,一千輕步兵攜帶五天糧草,突入到徽州府境內,進入到徽州府後,石鐵認為弘光軍隊會在廣山佈防,這裡也是最適合防守的地方。

他率領軍隊抵達廣山,卻看見滿上都是聆字軍旗,有些驚

訝。

更離譜的是,從山中衝出來一群騎兵,看著騎兵姿態,絕對是明軍精銳夜不收。

“彎弓,敢上前就射。”

廣山騎兵卻在距離兩百步停下來,為首一員大將笑嘻嘻上前說道:“敢問是聆都督,鐵拳軍團指揮使石鐵?”

石鐵這才看到,這人是姜瑄。

姜瓖在太原府被清軍擊潰,帶著殘兵敗將一路難逃,歷盡千辛萬苦,撤退到南直隸。

投奔魯王,魯王瞧不起,想去福建,道路又太遠,只好投奔弘光朝廷。

弘光朝廷缺兵少將,姜瓖殘部只有數千人,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弘光帝忍著鼻子任命姜瓖為大學士,令其駐守寧國府。

為防止姜瓖作亂,陛下還特意讓姜瓖弟弟姜瑄,率軍駐守徽州府和江西邊境,將姜瓖實力分散。

姜瑄領著數百部下來到廣山,在這裡招兵買馬,竟然募集數千將士,湊成一支雜牌軍,

五千兵馬中多是破皮無賴,還有吃不飽飯的饑民,能夠上戰場的,也就是他從山西帶過來數百人。

石鐵激動看著他

“姜總兵,是你?”

“是我,聽說你們來了,這不連夜趕作數百面聆字軍旗,迎接聆都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