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刀內心渴望以死報君王,但更希望成為鎮守一方的諸侯,聆敬陽提拔他為木嶺關總兵,是想讓他恢復信心。

可在他看來,這是聆敬陽信任他,野心再一次燃起,他見李過和聆敬陽是生死交情,決定開始巴結李過。

讓李過給他說說好話,或許聆都督會更信任,讓他更多兵馬和權利。

可不等他巴結李過,李過就在聆敬陽陪同下在木嶺關休整,聆敬陽在戰鬥結束後,特意下令把清軍武器和俘虜都帶回關內。

他要用武器武裝山寨兵和投奔的義軍,在要塞群聆敬陽兵力得到飛速增長,但是兵員素質和武器裝備沒有跟上來。

很多義軍來投奔,好一點的撿著從戰場上遺落的武器,大多是扛著鋤頭,提著菜刀,還有人赤手空拳而來。

山寨也有少量生產武器的鐵匠鋪,但是製作出來的武器大多粗製,這一次擊敗清軍,繳獲的武器足夠裝備全軍新兵。

這一作戰大聲,明軍俘虜的清軍有兩千餘人,可聆敬陽並不滿意,就像是耿仲明笑話明軍,只不過是一場擊潰戰,大多數清軍在被擊潰後,不要三天時間,就能夠重新回到隊伍。

這些俘虜大多是前明軍,他們數次投降,沒有忠誠可言,但是在順風時,這群人戰鬥力會飆升,逆風時,就是累贅,為了增強實力,聆敬陽把這些俘虜打散,然後編入到各部。

李過眼紅俘虜,他的部下大多數戰死,迫切需要補充隊伍,於是和聆敬陽要些俘虜兵。

聆敬陽卻破天荒沒有同意,理由是李過本部兵馬太少,貿然接受大量俘虜兵,容易被俘虜兵反噬,他可不想一代名將李過死於叛軍之下,

被聆敬陽拒絕,李過有些不痛快,但內心很快就釋然,當天夜裡,他來到直屬軍營,拜見聆敬陽。

見面後和聆敬陽說道:“建奴已佔領整個河南,不日南下湖廣。”

言下之意是聆敬陽就這麼點兵馬,能擋得住建奴數十萬大軍進攻

嗎?

聆敬陽在要塞群經營一個多月,各要塞群防守在金大手指點下得到加固,每個要塞裡都有駐軍和充足的糧草,水源。

看起來已經做好備戰,但僅僅這些仍然不夠。

他把目光看向湖廣,在湖廣南部有何騰蛟,堵胤錫兵馬,在江西有弘光系兵馬,在東邊有魯王系兵馬,還有在大西南地區數十萬明軍。

如果能夠德奧這書十萬兵馬支援,聆敬陽有信心擋住清軍南下攻略。

為了抵禦清軍,聆敬陽讓周遠再一次啟程去四川,請求王應熊出兵增援,同時讓李如風馳援漢陽,就是給弘光系作出表率,讓他們明白,他聆敬陽南下湖廣,並不是來和弘光朝廷爭權奪利。

而是來修復關係,讓弘光朝廷懂得唇亡齒寒道理,聆敬陽在他能力範圍內做到一切,想讓李過在要塞群和他抵擋清軍,但李過還是想回到陝西,畢竟他的老部隊都在陝西。

李過在要塞群休息一天,就帶上聆敬陽送給他的快馬和糧草,往河南府奔去,他晝伏夜出,儘快回到陝西。

聆敬陽在他走後,突然想起一個致命的問題,朱由檢是死還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