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清軍湧向皇宮,在皇宮內走廊,房間,草地和明軍廝殺,阿濟格突然意識到,這群明軍是不是在騙他?

他連忙騎著馬來到城外,此時城外明軍軍民遍佈野外,清軍確實是在努力追殺,可明軍人數太多,又散開在城外,清軍也是無頭蒼蠅在亂殺。

在黑漆漆夜晚,阿濟格也無奈放棄,他把希望寄託於皇宮,希望大明皇帝是一個漢子,在皇宮死守。

他令部隊繼續追殺城外明軍,可這時候翼城西側,安靜得出奇。

這引起阿濟格注意力,他當機立斷,調動三千八旗兵向著翼城西側散開,八旗兵舉著火把往西側衝去。

朱由檢在武大定等人護送下從西門出城,一群人拼命往西奔跑,跑出翼城一公里左右,突然後面傳來清軍腳步聲,武大定率兵迎戰,卻被朱由檢下令繼續撤退,只要撤退到垣曲,和梅世豐部會合,就還有活下去希望。

清軍也發覺前面像是有明軍在活動,騎著戰馬窮追不捨,明軍大多數是步軍,速度沒有清軍快,不一會兒就被清軍追上來,武大定令一千將士斷後。

被分到斷後任務的將士,知道這是必死任務,毫不猶豫扛著武器,返回戰場和清軍戰鬥。

三千八旗兵被明軍擋住去路,一番搏殺後,明軍後衛部隊全軍覆沒,卻為朱由檢和其他人贏得時間,朱由檢率領隊伍撤退到曲沃。

清軍雖然繼續追殺,可始終沒有追擊成功,朱由檢這支隊伍在半路上也散去大半,等撤退到垣曲,就剩下九百餘人,大部分文武官員投降清軍,只有王承恩,西門竹等人還死死追隨他,撤退到垣曲縣和梅世豐會合。

梅世豐還有兵馬四萬餘人,部下向他彙報陛下從翼城突圍,他連忙提兵接應,逼退在後面追擊的清軍,迎接朱由檢入城,朱由檢在垣曲城歇息半天,然後召叢集臣,商議下一步計劃。

群臣驚魂未定,清軍戰鬥力太強了,數十萬兵馬在清軍進攻下土崩瓦解,清軍卻好像沒有發力,翼城也就莫名其妙丟了。

朱由檢問眾人應該去哪,是在垣曲繼續堅守,等待大順軍和大西軍增援,還是去河南?

大多數人不願意去河南,河南是大西軍地盤,去了河南被大西軍給俘虜,還不如死了。

眾人一籌莫展,只有西門竹和陛下提議,在還有數萬大軍支援下,從湖廣去南直隸,在南直隸恢復朝廷,只要陛下率軍抵達江南,又有大義在,弘光,隆武,魯王等勢力不得不低下頭臣服,畢竟誰都不敢進攻這支隊伍。

眾人覺得確實有些道理,只要隊伍到了江南,誰吃了豹子膽進攻陛下,豈不是引起天下憤怒。

朱由檢在當年沒有去江南,這一次他不會浪費時機,下令部隊立即啟程前往湖廣。

朱由檢說幹就幹,下令部隊立即啟程,數萬明軍帶著糧草,從垣曲往河南懷慶府奔去。

崇禎朝廷埋頭往懷慶府前進,懷慶府也在進行一場猛烈的激戰。

在懷慶府,李定國率領大西軍十六營精銳和多鐸進行會戰,多鐸也是棋逢對手,感慨李定國不愧是大西軍數一數二戰將,兩人率領大軍在新鄉進行數次鏖戰。

兩軍數次交鋒,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可又都想在懷慶府畢其功於一役。大西軍和清軍都在源源不斷增援懷慶府,在小小新鄉城,竟然集結數十萬大西軍和清軍。

援軍到位後,兩軍又進行數次大規模交戰,都沒有擊敗敵手,反而是損失不少兵馬,打到最後,李定國和多鐸都有些疲憊,決定使出壓箱底軍隊,在新鄉城城外野地進行決戰。

兩軍將士也都明白,這一次是你死我活的決戰,交戰後,兩軍前鋒軍登場,前鋒軍是諸軍實力最強的部隊,也是突擊能力最突出的隊伍。

前鋒軍勢均力敵,李定國立馬在戰場左翼投入五萬兵馬,多鐸也給清軍左翼增兵四萬,用來抵禦大西軍進攻。

很快在戰場左翼爆發慘烈的戰鬥,李定國在左翼兵力雄厚,但是

真正進攻方向是正面,左側不過是幌子,而多鐸也有天馬行空的戰術。

他也把進攻方向也放在正面,左翼部隊也是幌子。

於是在左翼部隊打的熱火之際,兩人幾乎同時下令主力部隊從正面突擊,只在右翼留守萬餘人,大西軍和清軍的右翼部隊也是作為預備部隊,並沒有加入戰團。

兩軍主力在正面戰場碰撞在一起,激起萬丈血光,戰場上人頭翻滾,地上都是人體的零部件。

李定國和多鐸都在一線拼殺,兩人使出吃奶的勁,也要擊敗敵人,大西軍打到這時候,比拼的毅力。

清軍將士也是咬牙堅持,入關後打明軍,大順軍從來沒有這麼辛苦,可今日和全力一戰的大西軍血戰,卻是被打的灰頭土臉,大西軍也是痛苦至極,他們和大順軍,明軍都有交戰,都不曾這麼辛苦。

哪怕是不久前和清軍交戰,也沒有這麼慘烈,大西軍和清軍以前所未有的勇氣持續戰鬥。

兩軍死傷人數繼續飆升,換做以前,傷亡這麼多,早就崩潰。

李定國已沒有援軍,多鐸也沒有援軍,兩軍陷入到苦戰,很多傷兵來不及得到救治,就失血過多死亡,或者是被敵人一刀砍掉腦袋。

兩軍廝殺整整一天,大西軍逐漸呈現出疲態,清軍中綠營兵也出現畏敵情緒,唯有八旗兵還有餘力繼續戰鬥。

第二天黎明,多鐸親自率領一萬八旗兵向大西軍中軍發起突襲,

大西軍經過一天一夜戰鬥,早就累得打滾,被八旗兵一頓狂衝亂撞,頓時全軍大亂,綠營兵也跟著八旗兵發起猛攻,戰場上大西軍極力抵抗,卻仍舊是被清軍打得節節敗退,眼看就要全線崩潰。

英雄再一次站出來,李定國親自率領驍騎營,在正面抵擋八旗兵突襲,兩軍精銳正面對戰,又是一番腥風血雨,清軍進攻勢頭竟奇蹟般被大西軍頂住。

大西軍和清軍又一次陷入到鏖戰,兩軍將士拖著疲累軀體,繼續機械性砍殺敵人。

誰都不敢撤退,一撤退就意味著全線潰敗,李定國和多鐸在苦苦堅持,麾下將士也在拼死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