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入城後,只殺八旗兵,大多數綠營兵跟著明軍擊殺八旗兵,但也有少數綠營兵下武器,站在城牆兩側,等待戰鬥的結束。

北門被明軍攻破,城內八旗兵再也頂不住了,清軍全線崩潰,大西軍卻很尷尬,雖然八旗兵崩潰,可仍有少數八旗兵死活不開啟城門,從城牆上爬上的大西軍將士人數又不多,竟然沒有攻破西門。

最後李定國下令部分大西軍從北門入城,和明軍消滅城內八旗兵,

大西軍從北門入城,城內戰鬥一邊倒,在明軍,大西軍,大部分綠營兵圍攻下,八旗兵被打得抱頭鼠竄,最後只有兩千八旗兵和綠營兵從東門突圍。

李定國令驍騎營追擊清軍,務必殲滅所有清軍,大西軍和明軍都進入西平城,大西軍佔領西平城南城,明軍佔領西平城北城,兩軍以一條巷子為分界線。

聆敬陽隨即也率領明軍炮營進城,北城清軍投降得快,聆敬陽在北城得到四千多綠營兵,還在北城把王驍等大西軍被俘虜將士解救,聆敬陽問獲救的大西軍將士可願意留在明軍,不願意裡留在明軍的可以回去。

有四百餘大西軍將士覺得回去臉上無關,於是就留在明軍,只有王驍帶著兩百餘人回到城南,重新成為李定國部將。

李定國在南城俘虜兩千多綠營兵,這些綠營兵大多是牆頭草,清軍勢力大就跟著清軍,大西軍強大就跟著大西軍,李定國瞧不上這些人,可清軍即將南下,此時需要招兵買馬。

他捏著鼻子把兩千多綠營兵編練為新軍,由王驍任總兵,被俘虜大西軍將士成為新軍各級將領和骨幹。

大西軍和明軍在各自地盤消滅殘餘清軍,到了中午,城內已沒有反抗力量,聆敬陽令在開封府的百姓和輜重迅速跟上來,在後天啟程前往湖廣。

聆敬陽還單獨讓賀珍前來

報道,給賀珍去俘虜中挑選兵馬全力,賀珍帶著部下來到俘虜中,第一件事就是讓之前被清軍俘虜的部下回來。

四千多俘虜中有數百人是他以前部下,見老將軍給機會回來,紛紛回到賀珍麾下,賀珍又在俘虜中挑選一千五百餘人,組成新軍隊。

他沒有把俘虜全部吃下去,一方面是怕聆敬陽和其他將領不滿,另一方面是全軍大多數俘虜兵,影響軍隊戰鬥力。

聆敬陽在他挑選兵馬後,又讓各部將領去俘虜中挑選兵馬,一些不適合繼續當兵的人,全部被趕到百姓隊伍,為大軍護送糧草。

隨後明軍在城北倉庫中找到一個糧倉,裡面又兩萬石糧食,而清軍倉庫都在城北,大西軍在城北愣是沒有找到一粒糧食,聆敬陽體諒大西軍,讓張順給大西軍送去一萬石糧草,又讓徐升給大西軍送去請柬,今晚設宴邀請大西軍眾將士。

小書亭

大西軍在今天戰鬥中損失部分兵馬,糧草也還在後方,李定國本以為城內有糧草,可糧草都在城北,他在想怎麼和聆敬陽開口,求得一些糧草,聆敬陽卻給他送來一萬石糧草。

這讓李定國認為聆敬陽是一個值得交往的朋友,晚上帶領大西軍將領去參加聆敬陽宴會。

聆敬陽邀請李定國,是想告訴他,他即將率軍去湖廣,整個河南地區都送給大西軍,李定國有些不是滋味,他很想和聆敬陽並肩作戰,可聆敬陽志向不在河南,一心想去江南。

他和聆敬陽說道:“聆都督,能和你並肩作戰,是我之榮幸,這杯酒算我為你踐行,幹!”

英雄惜英雄,聆敬陽也一口乾,李定國認為明軍可以先行南下,攻佔汝寧府南部州縣,為大部隊南下暢通道路。

聆敬陽早就讓李如風率部前往汝陽,為大軍南下湖廣開闢道路,

其實大西軍將領都認為聆敬陽去湖廣,是避免和清軍戰鬥,可今日看聆敬陽率部和清軍激戰,又不像是消極避免作戰。

很多人不理解,可還是尊重聆敬陽選擇,在宴會上,兩軍將領比拼酒量,聆敬陽和李定國,兩個年輕人找一個角落,指點江山決定天下大勢。

李定國比聆敬陽還要小些,還在上升勢頭,聆敬陽比他有更豐富歷史知識,兩人都認識到,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抵禦清軍,但是聆敬陽比他多一些資訊,那就是扶桑人軍隊即將殺入戰團。

扶桑人並不多,就算是有裝備先進武器的軍隊,人數也不會很多,面對清軍,明軍,大順軍,大西軍等強大軍隊,扶桑人也沒有絕對必勝把握。

首先可以肯定清軍絕對不會輕易被擊敗,就算是被擊敗,也不會投降清軍,畢竟清軍已經入主中原,已有天下思想,讓他們成為扶桑人附庸,幾乎沒有可能。

大順軍,大西軍也成立政權,完成從義軍到封建王朝轉變,他們能夠反抗大明,也會和扶桑人打下去,至於大明,聆敬陽以為他們不會放棄屬於朱家的大好河山,任由扶桑人踐踏中原。

聆敬陽和李定國說起一個超前想法,大西軍在江北和清軍作戰,但需要有個穩固後方,只有一個穩定後方,才可以和清軍堅持下去。

那清軍第一代第二代明將也都大了,只要數年時間,這些悍將都會離世。

李定國覺得聆敬陽是非常有眼光的人,或許他去湖廣是有更遠大目標,但是他還是試探性問道:“聆都督,可知曉清軍即將大兵南下河南,山西,陝西,聆都督是怕和清軍作戰嗎?”

“是怕,也不怕,我部兵馬太少,去湖廣是想聚攏更多兵力,你們如抵擋不住,我提兵北上支援。”

這時聆敬陽心窩子話,他從組建軍隊以來,兵力多的時候也有五大軍團,在山西實力數一數二。

可張羅輔和朱由檢發動兵變,導致他的兵力驟降,老饅頭和王鐵刀兩部兵馬在懷慶府被慶軍圍攻,這兩部兵馬幾乎損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