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大西軍(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順軍內部終於安定下來,可清軍取得一個重大戰果,洪承疇和多鐸竟然招降左夢庚整隻軍隊。
黃州府,武昌府的數十萬左家軍民,一夜之間改頭換面,成為清軍中的一員,左夢庚投降,天下譁然,不知道有多少辱罵左夢庚。
左夢庚也不聽外面辱罵,沒有知道他為什麼突然投降清軍,他投降清軍後,就表示自己不願意繼續在軍中,也願意放棄兵權。
多鐸巴不得他這樣,讓部隊護送左夢庚等將領去京城養老,左家軍隊中戰鬥力低下部隊被遣散,剩下數萬青壯全部編入到綠營兵,多鐸非常驚訝,左夢庚部眾數十萬,怎麼青壯之士就只有這麼點人?
雖然人少了點,可畢竟吞掉住左夢庚地盤和兵馬,多鐸此舉打破湖廣地區勢力平衡,何騰蛟,白旺都不敢和清軍交戰。
李自成在陝西也被左夢庚投敵搞蒙,這個左夢庚沒有其父親半點影子,坐擁數十萬軍民,一銃不發就成為清軍奴才,李自成也大罵左夢庚,可他罵歸罵,還是要給湖廣地區明軍增援。
這一次他就剩下劉芳亮部兵馬有一戰之力,這一步兵馬也是用來抵擋大同府清軍進攻陝西,兵力不足讓他恨不得撒豆成兵。
只能寄希望於劉宗敏,李過等將領能夠擊敗清軍,清軍在消化吸收左夢庚部隊後,再一次發動對大順軍進攻。
數十萬清軍分成三路部隊進攻德安府和襄陽府,大順軍分兵抵擋,袁宗第和白旺在德安府和清軍廝殺。
劉宗敏和李過在襄陽府和清軍會戰,兩支軍隊在湖廣地區不斷揮灑獻血,在湖廣西部的何騰蛟視而不見。
他在應天府被清軍攻破後,就讓人去和在山西崇禎朝廷聯絡。
朱由檢早就看透了何騰蛟此人,完全就是才不配位,沒有能力卻是成為湖廣地區總督。
可為激發何騰蛟抗擊清軍,他捏
著鼻子任命何騰蛟為湖廣,河南和江西三省總督,讓何騰蛟可以出兵進攻清軍,把河南奪回來。
但是何騰蛟中心仍舊是對抗大順軍,認為大順軍就在眼前,需要打起十二分精力和大順軍作戰,至於清軍還遠在湖廣東部,就算是打過來,也要把大順軍滅了,才有可能進攻他在湖廣西部的地盤。
何騰蛟目光短淺,任由清軍吞併左夢庚部,坐看清軍進攻大順軍,在山西的朱由檢讓人給他送來密旨,令其進攻清軍,防止清軍獨霸湖廣。
何騰蛟棄之不理,以湖廣兵馬尚未形成戰鬥力,為理由拒絕出兵,並且要求湖廣各部兵馬不得支援大順軍,好在他也沒有進攻大順軍。
大順軍孤軍奮戰,白旺在德安府和清軍正面對抗,袁宗第部伺機突襲,卻被多鐸率領八旗兵主力部隊擊潰,白旺不得向北撤退,撤退途中,白旺部將叛亂,殺死白旺帥軍投降清軍。
白旺其他部將也紛紛潰散,訊息傳到袁宗第軍中,袁宗第大驚,連夜帶著部隊往襄陽府撤退。
撤退到襄陽府後,李過和劉宗敏在襄陽府和吳三桂激戰,吳三桂部兵馬以綠營兵為主,戰鬥力不如多鐸的部隊。
兩軍在宜城,襄陽,棗陽三地接連會戰,大順軍本土作戰,清軍人生地不熟,被大順軍接連擊敗。
但是白旺被叛軍殺害,全軍潰散,導致後營和中營軍心不穩,袁宗第撤退到襄陽府後,多鐸率領八旗主力部隊也踏入到襄陽府。
數十萬清軍圍攻襄陽府,大順軍三軍用命,仍舊不敵清軍進攻,被迫放棄襄陽府,往西北鄖陽府撤退,這裡也是大順軍在湖廣最後一塊地盤。
清軍佔領襄陽府後,不得不停下進攻步伐,不是清軍兵力不足,而是戰線太長,佔領區又有義軍興起,多鐸需要鞏固佔領區,收編降軍。
清軍在中原地區取得大勝,可把朱由檢急壞了,他讓王承恩出使大順軍,李建泰出使大西,請求兩大敵對勢力出兵抗擊清軍。
李自成部隊在湖廣被清軍打得元氣大傷,不用王承恩來遊說,他也會和清軍打到底。
李建泰來到巴蜀之地,此時在巴蜀之地,主持和大西軍軍事鬥爭的王應熊有些矛盾,他是弘光帝任命的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督川、湖、雲、貴軍務,而李建泰是崇禎帝的大臣。
他沒有斬殺李建泰,卻也對李建泰不冷不熱,反而還怒斥李建泰在大順軍攻破京城後投降大順軍,李建泰也不害臊,和他說道:“王都督,我奉命前來,是邀請大西軍出川抗擊清軍。”
王應熊也認識到清軍恐怖,認為以明軍實力,並不能和清軍對抗,確實需要大西軍出川和清軍作戰。
可大西軍和大明作戰多年,大西軍皇帝張獻忠又是一個怪人,李建泰能說服他最好,不能說服,怕是人頭都要被張獻忠砍下來。
李建泰在京城被攻破後,投降大順軍,後來又回到朝廷,為崇禎帝說服史可法迴歸崇禎朝廷,後來史可法兵敗被俘,朱由檢心裡痛,卻再三下旨褒獎李建泰,讓李建泰內心感動滿滿,發誓要為崇禎皇帝流盡最後一滴血。
他強烈要求王應熊護送他到大西軍地盤,剩下的就由他來說服張獻忠,王應熊被他這一份執著打動,令大將楊展護送他前往大西軍地盤。
楊展也是名將,護送李建泰到大西軍地盤後,並沒有立馬撤回去,而是陳兵在大西軍和明軍邊境線上,為李建泰壯膽,
李建泰來到大西軍地盤後,被大西軍士兵拳打腳踢,直到張獻忠義子李定國到來,李定國是張獻忠麾下頗有能力的戰將,看到李建泰孤身前來,一定是明廷來和大西議和的。
他下令將毆打李建泰計程車兵,拖出去打二十軍棍,然後以禮相待李建泰,李建泰對這個年輕的大西軍將領也是頗為好奇,都說大西軍殺人如麻,竟然也有明事理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