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反攻(八)(第2/2頁)
章節報錯
死戰到底幾乎不可能做到,高傑可以想到,在崇禎朝廷被滅掉以後,他這支部隊繼續和清軍作戰,不要三天,就會被部下綁了送給清軍。
與其那樣,不如現在拼死一搏,或許還有條生路,他調李本深部支援衛輝府,他領兵北上太原府,想把崇禎皇帝劫走。
走到半路,卻被清軍攻破潼關這個訊息嚇得不敢北上,被迫率領部下繼續駐守澤州,防止清軍突然回師山西,將他的大本營澤州搶走。
聆敬陽率領部隊抵達衛輝府,騎兵軍團就和清軍前鋒發生小規模交鋒,清軍斥候都是由巴牙喇率領的精銳騎兵,打的騎兵軍團抬不起頭。
一天激戰下來,騎兵軍團損失三分之一兵力,清軍卻只損失數十人,清軍斥候帶著勝利撤回去,眾將領都認為兩軍野戰能力不在一個等級上。
姜瓖建議聆敬陽率領部隊在新鄉城外駐紮,牽制清軍的攻城部隊,為城內將士突圍,或者反擊創造有利條件。
聆敬陽拒絕這個建議,以明軍實力和清軍實力相比較,幾乎沒有野戰取勝的可能性,只有依靠城牆和清軍作戰,才可
以最大限度殺傷清軍。
姜瓖堅決不同意進入新鄉城,以為大軍進入新鄉城,豈不是要被清軍困死?
李本深作為客軍,也表態不想在新鄉城死守,聆敬陽和眾人說道:“他們糧草可以支撐半年,進入新鄉城,可以拖住清軍在河南的兵力,讓清軍只剩下阿濟格和鰲拜兩隻機動部隊,這兩隻激動部隊戰鬥力強,但卻沒有能力南下擊潰大順軍和應天府小朝廷。”
姜瓖憤憤不平,和聆敬陽撒氣:“那也不用讓我們替他們去送死。”
李本深也是不停點頭,眾人意見不一致,聆敬陽只能是率領本部兵馬進入新鄉城,支援城內守軍。
不等聆敬陽率部入城,多鐸率軍殺到,他接到斥候傳回來訊息,有一隻明軍從山西來支援新鄉城,多鐸大喜,他巴不得明軍都集中到新鄉城,然後一舉殲滅有生力量。
他連忙向多爾袞請戰,多爾袞也憋壞了,部隊這些天圍而不攻,士氣有些低迷,讓多鐸率領部隊去衝一衝明軍,可以提升全軍士氣。
多鐸接到軍令後,率領本部五千八旗兵,還有兩萬綠營兵,氣勢洶洶啥專案平均。
清軍突然來襲,讓聆敬陽有些措手不及,心想清軍果然是能征善戰,明軍剛剛抵達衛輝府,就集結兵力來進攻,想打明軍一個立足未穩。
聆敬陽讓人去有請姜瓖和李本深,和諸位將領一起出謀劃策,擊退清軍這一次進攻。
姜瓖和李本深也大為驚訝清軍會這麼神速,在他們還沒有熟悉衛輝府,就率軍前來作戰,兩人被迫下令部隊應敵,然後來到聆敬陽軍營。
聆敬陽早就召集部將,在這裡等待二人到來,眾人見面後,一臉沉寂,明軍表面上有預備軍團四萬餘人,姜瓖部兩萬餘人,李本深部五千餘人,鐵拳軍團和騎兵軍團也有兩千餘人,比前來進攻的清軍要多得多。
可這數萬兵馬,大多是沒有經過戰場廝殺的新兵,精銳老兵不足八分之一,在野戰中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性,李本深請求去澤州,請求高傑出兵衛輝府。
聆敬陽看出來李本深請求援兵是假,避戰才是他的真實目的,不想留下來作戰,強行要求作戰,只會適得其反,聆敬陽很大氣和他說道:“李將軍,你回去吧。”
李本深很是臉紅,見聆敬陽這麼豪爽同意他撤回去,厚著臉皮和親兵回軍營,帶著部隊往澤州撤退。
他走後,姜瓖一臉鄙夷,聆敬陽和他笑道:“姜總督,兩軍交戰正酣,要是有臨陣脫逃者,豈不是全軍崩潰?”
姜瓖想想也是,於是聆敬陽在一起積極佈置和清軍作戰事宜,他覺得帶領部隊撤到白鹿山,依靠白鹿山的地勢,可以抵消清軍機動優勢,再和清軍野戰,有半分勝算。
聆敬陽看了看白鹿山和新鄉城距離,只需要一天時間就可以趕到,於是下令全軍向著白鹿山撤退,同時令騎兵軍團騷擾清軍,儘量阻擋清軍前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