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反攻(八)(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芳亮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清軍竟太瞧不起大順軍,他二話不說,下令全軍將士突襲潼關,近萬名左營將士和他心情一樣,從失落到希望。
在他的指揮下,向著正在修復城牆的清軍發起猛烈進攻,清軍兵馬本來就不多,又在修復城牆,很快就被大順軍突襲到城中,大順軍人多勢眾,打的清軍節節敗退,最終消滅大部清軍,重新奪回潼關。
劉芳亮奪回潼關後,連忙下令各部兵馬修復城牆,可是城牆哪有那麼容易被修復,劉芳亮聰明絕頂,竟然讓劉汝魁率領主力部隊撤退到潼關外,只在城內保留他和一隻數百機動性強的騎兵部隊,如果清軍攻城就迅速撤出來。
鰲拜回到潼關後,沒有冒險進入潼關,部隊也筋疲力盡,選擇在關外紮營,給了左營和後營,中營聯絡的時機。
三隻大順軍兵馬在清軍眼皮底下會師,大順軍士氣爆棚,但是李過並沒有頭腦發熱,建議劉宗敏和劉芳亮進攻清軍。
劉宗敏和劉芳亮說道:“劉將軍,你部兵馬有多少將士?”
左營在攻打潼關損失數百人,仍有九千餘人,劉宗敏搖搖頭,後營和中營也剩下九千餘人,和左營合兵後一萬八千餘人,仍舊沒有清軍實力強,冒然向清軍進攻,會有被清軍野戰擊潰風險。
三人坐下來商議,認為潼關的城牆短時間不能得到修復,在這裡和清軍死耗,絕非明智之舉,天亮後清軍知道大順軍虛實,會再一次發動進攻,大順軍在野戰中根本不是清軍對手,三人決定繼續撤退,於是在夜色掩護下,大順軍向著西安城撤退。
城內的騎兵也在夜色下衝出去撤走,鰲拜等到天亮,看見潼關內靜悄悄的,城牆的那一道口子也沒有修復。
他這一次更小心翼翼,確定潼關內沒有大順軍,才下令部隊衝進去,徹底佔領潼關。
佔領潼關後,鰲拜讓人去給攝政王報喜,然後全軍入駐潼關,修復城牆,等攝政王大軍結束河南戰役,一起攻入陝西,消滅大順軍。
鰲拜在潼關上往西眺望,總感覺好像佔領潼關,卻又好像沒有佔領潼關,部下中也沒有繼續追擊大順軍的言論,鰲拜謹慎作戰方式,讓李過很是憤怒。
在昨天夜裡撤出潼關後,他再一次在華陰設伏,等了兩天兩夜,就是不見清軍影子,最終沒有辦法,只好放棄伏擊,全軍往西安城撤退。
撤退的途中,很多將領都曉得,撤退到西安城,不過是暫時休整,清軍攻下潼關後,以山西居高臨下地勢,陝西無險可守,整個大順軍都要選擇撤出陝西,去尋找一個新的地盤。
李自成在西安府北部抵禦阿濟格部進攻,阿濟格部兵強馬壯,和大順軍野戰三次,三次都擊潰大順軍,打到最後大順軍已不敢和清軍野戰。
李自成沒有更好地破敵之策,只好帶著部隊撤回到西安城,和已經撤退到李過等將領匯合,眾人見面後,臉上再也沒有攻佔京城的那種自信和豪邁。
為了有更好出路,李自成召集文武大臣開了一個晚上的會議,最終決定放棄陝西,全軍向著湖廣地區撤退,爭取擊敗左良玉,以湖廣為新的地盤,和清軍繼續對抗。
這個戰略其實非常錯誤,弘光朝廷和左良玉面和心不和,可李自成打不過清軍,就轉投攻打比自己更弱小的左良玉,很多將領不贊同,可一想想,好像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只有往南去湖廣,將左良玉部吃掉,吞掉其地盤,才有一線生機。
李過覺得這樣不妥,和李自成進言。
“陛下,我軍倉皇南下,不是把太原府的崇禎朝廷置於死地嗎?”
宋獻策站出來,和他說道:“李將軍,崇禎朝廷不過是一群跳樑小醜,不僅沒有幫助我們拖住清軍,還佔了太原府這個重要州府,任由其自生自滅吧。”
李過越聽越憤怒,怒斥道:“崇禎朝廷君臣要是落入清軍之手,我大順軍可真要被清軍和明軍夾擊,就算是打下湖廣,滅掉左良玉,又能夠撐多久呢?”
一席話說的大順軍朝廷君臣啞口無言,可不攻下湖廣,大順軍的生存空間就沒了,大順軍軍隊和家屬,都會被清軍宰羔羊崽子屠滅。
李自成長嘆一口氣,忍著失落,和文武大臣下令:“爾等無需多言,即日起各部兵馬南下湖廣。”
大順軍南下策略,讓聆敬陽和崇禎朝廷陷入到清軍圍攻之中,潼關失守前,聆敬陽和姜瑄領兵來到遼州,在遼州休息半天,又往潞安州前進。
大軍從潞安州進入到衛輝府,半路上卻和高傑部將李本深部匯合。
李本深奉命前來支援衛輝府,倒不是高傑心腸好,而是高傑和部將也都曉得此時不支援崇禎朝廷,以後就沒的支援,要麼投降清軍,要麼和清軍死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