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不僅如此,還誇讚聆敬陽,守住宣府鎮,就好比在清軍頭上懸掛一把大刀,讓清軍始終在應天府保持一支強大防守部隊,大順軍在河南,山西,山西等地會保持優勢兵力,形成區域性優勢,只要穩住陣線,陛下可以在山西和河南兩個方向發起反擊,將清軍逐出去。

聆敬陽這才明白李過戰略意圖,突然他想到保安州,如果後營決定駐守宣府鎮,他在保安州的兵馬也要撤回來,他和李過說起保安州,李過也有此意,保安州是宣府鎮咽喉之地,要掌握在後營手中,雖然聆敬陽也同屬大順軍,可畢竟不是他的下屬,聆敬陽請求後營挑選精銳駐守保安州,他在保安州的部隊也會盡快撤回來。

這個山水人情,李過很是身受接過來,兩軍經過一晚休息,眾將士體力得到恢復,早飯過後,後營和石營開始往宣府兵鎮開拔,這一次戰鬥任務是拔掉王承允這個釘子,將整個宣府鎮收入大順軍囊中。

至於龍門城,因為距離宣府兵鎮較遠,作為一個軍事據點被廢棄,轉而成為一個烽火臺性質衛城,李過下令少量後營騎兵駐守。

大順軍全軍突進,向著宣府兵鎮前進,嚇得在兵鎮的王承允如喪家之犬,昨晚一戰,麾下軍隊損失大半,整個兵鎮只剩下兩千多將士,幾乎喪失鬥志,死守宣府兵鎮無異於自殺。

他突然想到還有一支部隊,由副將率領正在進攻去保安州的偏師,他也顧不上防守兵鎮,帶著剩餘兵馬和所有補給,往保安州方向去奔去,和偏師會師,攻下保安州,為清軍北上開拓通道,在他的帶領下,兩千多宣府鎮殘兵敗將,提著武器和輜重,急匆匆往保安州殺去。

王承允心中的最後一根稻草,這隻偏師在去保安州路上,在半路上遇到李過部隊,沒有勇氣突襲李過部隊,全軍躲在道路一旁,等李過部隊過去以後,副將才帶著部隊繼續前往保安州,抵達保安州後,全軍在城外安營紮寨。

城內石營兵馬不多,只有千餘人,可士氣高昂,冷如鐵召集秦烈,方小眼,秦虎等將領開會,因為眾將領在前些天和後營會師,不怵城外的宣府鎮兵馬。

秦烈大大方方和冷如鐵說道:“我們關寧軍,可要和宣府鎮兵過過招,看看誰才是邊兵第一。”

雖然聆敬陽讓冷如鐵總督保安州一切軍事事宜,可他也還尊重秦烈,和秦烈說道:“秦掌旗,不戰而屈人之兵,我軍和宣府鎮兵馬打打殺殺,終究還是要死傷將士性命,不如在這裡駐守,等聆都尉和後營兵馬來援,城外這些雜碎,不是投降,就是潰散,你還可以吸收部分宣府鎮兵馬,豈不快哉?

秦烈想想也是,帶著部隊死守城牆,等待宣府鎮兵馬進攻,宣府鎮兵馬在城外歇了一會,開始攻城,他們這一次帶來部分攻城器具,第一波攻城,是試探性的進攻,冷如鐵和秦烈等將士還沒有出汗,部下就把宣府鎮兵打下去。

兩人領著部隊在城內等待第二次進攻,可城外宣府鎮兵卻不動彈了,全軍趴在軍營裡,冷如鐵有些看不明白,摸著下巴想來想去,和秦烈說道:“這宣府鎮兵馬不會這麼慫,我看他們是在等待援軍?”

“援軍,怕個屁,他們有援軍,我們也有啊,只要守住城池,就像是你死活的,等聆都尉和後營的第為,這些人就作鳥獸散了。”

冷如鐵想想也是,殊不知城外宣府鎮兵馬,早就是全無鬥志,王承允攻打龍門城失敗訊息,早就被散兵遊勇傳到這支軍隊,副將只攻城失敗以後,一日三驚,生怕大順軍會從龍門城殺來,不停讓斥候往宣府兵鎮趕去,想和王承允聯絡上,斥候也爭氣,在半路上找到王承允。

王承允帶著一群殘兵敗將往保安州趕來,離開兵鎮時,還有兩千多兵馬,一路上不斷有將士散去,距離保安州還有二十里距離,就剩下一半兵馬,剩下的這點兵馬和副將兵馬匯合,也很難啃下保安州。

斥候很快就將王承允帶兵,往保安州趕來訊息傳達給副將,副將一聽,總兵往這裡跑來,莫非後面有大順軍追兵,也不管王承允的死活,帶著部隊往懷來衛撤退。

等王承允趕到保安州,卻沒有看到部下人影,只看到保安衛城牆上都是大順軍旗幟,嚇得他也往懷來衛,在懷來衛終於和副將匯合,兩支軍隊穩下來後,王承允毫不客氣驅逐副將,讓他滾到後軍斷後。

他帶著部隊往京城方向靠攏,想去京城投降清軍,在半路上和洪得冒部隊碰到,兩支軍隊人數相當,卻彼此警惕的看著對方,生怕被一口氣吃掉。

洪得冒看著王承允兵馬軍旗,和部下說道:“他們是宣府鎮的人?”

王承允也不認識洪得冒,洪得冒部下大多是地方守備部隊,倒是都剃髮成為清軍,也打著清軍軍旗,王承允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前一步,和洪得冒說道:“我乃宣府鎮總兵王承允,今日領兵前來,報效大清。”

洪得冒這才放下心來,又是一隻投降大清的軍隊,他問王承允為什麼不駐守宣府鎮的,等大清軍隊過去,宣誓效忠豈不是更好,非要帶兵到京城來,是不是想突襲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