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捲殘雲 第九十四章:騎兵營(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由檢不認可聆敬陽戰略,和聆敬陽表示,清軍沒有那麼笨,他們在永平府這些天,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事情,也不知道大順軍和清軍戰鬥進行的怎麼樣,如果清軍攻佔順天府全境,他們這支部隊就算是撤退到三屯營,也沒有多大意義,還會導致全軍鞍馬勞頓,被清軍以逸待勞一舉擊潰。
聆敬陽有時很很霸道,但也可以聽得進去他人意見,他和朱由檢說道:“冷龐,我們在清軍包圍圈內,只有勇往直前,才有一絲絲活下去希望,如果我和將士們說我們沒有甩掉清軍,這支隊伍沒到三屯營就散了,你知道嗎?”
朱由檢性子直,不理解聆敬陽為什麼要欺騙石營軍民,聆敬陽意味深長的和他說起,人有的時候,需要看到活下去的希望,才有動力去奮鬥,就好比現在,他給全軍定下一個基調,大軍北上界嶺口就已甩掉清軍。
石營軍民聽到甩掉清軍訊息,哪一個不是興致勃勃,都在盼望著早一點趕到三屯營,等到了三屯營,在給他們一個更好的期盼,那就是去山西,山西有吃的住的穿的用的,數千軍民會再一次爆發熱情,向著山西奔去。
去山西以後,以右營名義佔領一塊地盤,朱由檢聽說要去山西,不禁想到另外一個人,大同總兵姜瓖,也就是他帶兵投降李自成,讓李自成可以將勢力從陝西覆蓋到山西,也造成順天府門戶大開,本以為可以抵抗李自成的朝廷兵馬,見姜瓖帶頭投降,也紛紛有模學樣,集體投降大順軍。
他的臉龐因為憤怒而變得通紅,和聆敬陽說道:“我們去山西,是要去宰姜瓖那個逆賊嗎?”
“哪有那個實力?但是有一點你放心,我們去山西,倒是真的和姜瓖爭地盤。”
朱由檢問聆敬陽,那你殺不殺姜瓖?
聆敬陽看著三十出頭的朱由檢,仍舊是不成熟,和朱由檢說道:“殺不殺姜瓖,都是你私心在作怪,殺了姜瓖,他的那些部下會不會投降清軍?”
朱由檢咽不下姜瓖背叛那口惡氣,但一想到只要去山西,就會和姜瓖起衝突,總還是有機會殺掉姜瓖,也就靜下來心來,等待石營進入山西,他向聆敬陽告退,臨走前和聆敬陽要一些人馬,聆敬陽很是警覺,朱由檢要人幹什麼?
朱由檢只是說內務工作只靠他一人完全不夠,需要更多人一起來幫忙,聆敬陽沒有同意給朱由檢增加人手,只是說到了山西,打下一塊地盤,在來商量這件事情。
朱由檢吃了一個閉門羹,悻悻回去,聆敬陽要利用朱由檢,但也要防著朱由檢雀佔鳩巢,石營內部王承恩和張羅輔兩人是朱由檢鐵桿支持者,其中張羅輔統領一部兵馬,王承恩雖然是沒有火炮的炮營將領,卻也有一支部隊。
聆敬陽的內心有一個度,不讓支援朱由檢勢力進一步增長,保持現有狀態,就是最好的平衡。
大軍繼續往西前進,王洪令騎兵營一半將士在前面開路,李如風帶著二十個騎兵在其大軍後面斷後,雖然沒有清軍追兵,但是李如風並沒有沾沾自喜。
騎兵營戰敗,他作為掌旗,很是沒有面子,雖然這些其並不是他一手訓練的,可畢竟他是騎兵營一把手,戰敗後他收起狂妄性格,領部下在大軍後面慢慢行走。
為更好完成斷後任務,李如風並沒有跟著大部隊撤退到界嶺口,而是帶著部下閃到前往界領口道路一側樹林裡,然後全軍保持靜默,靜靜坐在樹林裡,觀望有沒有清軍斥候路過。
在林子裡看了一天一夜,沒有一個清軍斥候從這裡過,李如風站起來拍了拍身上樹葉,放棄在這裡繼續觀望清軍斥候,帶領部下趕上大部隊。
突然,他聽到道路上傳來一陣陣馬蹄聲,像是有人騎著馬往這裡跑來,
李如風敏捷的趴在地上,目光注視空無一人的道路,十個呼吸間,三匹快馬從道路上奔過,三人腦袋後面小辮子很是顯眼,這三人是清軍斥後,李如風倒吸一口冷氣,清軍真是陰魂不散,石營撤退到界領口,本以為擺脫追兵,可清軍還是死死追擊。
部下請求及時擊殺這三個清軍斥候,李如風揮揮手,此時擊殺這三個清軍斥候,只會讓石營更加被動,說話間,又有五六十個清軍騎兵跟著前面騎兵腳印,往界領口奔去。
清軍騎兵數量之多,逼得李如風被迫繞開大路,帶著部下從山林裡走小路趕上大部隊,小路地形崎嶇,一行人速度慢,等李如風趕到界領口,聆敬陽已經哎一天前啟程,李如風再也顧不上路上會被清軍斥候發現,帶著部下一路狂奔,在距離三屯營還有九十公里距離,終於趕上大部隊。
此時距離聆敬陽從界領口前往三屯營過去三天,石營在這三天時間走了九十公里,計劃還有兩天時間,就可以抵達三屯營。
聆敬陽這些天也在等待後衛部隊訊息,李如風回來以後,請求求見聆敬陽,聆敬陽早就在軍營等待他,兩人見面後,聆敬陽看著李如風深陷的眼窩,知道他這些天很辛苦,讓李如風坐下來彙報情報。
李如風一邊喝水一邊喝聆敬陽彙報,他在界領口方向發現清軍騎兵,清軍騎兵已知道石營在界領口,沿著長城往西前進。
聆敬陽眼瞳閃過一絲絲痛苦,他竭精殫力的戰術,被清軍輕易識破,此時清軍應該正在某一個地方設下伏兵,等待石營軍民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