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

後輩給前輩倒水,太過正常,正常到沒人覺得這算欺凌。

倒水就叫欺凌,那開噴算什麼?

跟兮夜一樣,Kiin在這些老大哥面前,比較弱勢。他打出成績最晚,連推薦加入的Zefa教練也不好維護。雖然Zefa也沒覺得Score做得有多過分。

Kiin自己倒了水。

過了一陣,尺帝沒動,Kiin站起身,給各位哥哥倒水,做完這件事,Score才心底接納Kiin。

一個臨時組織起來的團隊。

一支被寄予厚望的爭冠班底。

名單出來那天,引來韓國體委發聲,祝福健兒出征雅加達能有所斬獲。對此,韓國觀眾也是見怪不怪。

扣馬跟Edgar為了主教練職位明爭暗鬥,可不是賭氣,而是兩人太清楚亞運會選拔代表的高度。君不見,扣馬競爭上位,韓國論壇再沒有榮譽第一的爭論。

SSG很強,2年亞軍?

扣馬不懂變通,非戰術大師?

有什麼意義。

亞運會代表團主教練是扣馬,不是你Edgar,你作為SSG基石,重建隊伍,帶著安掌門一刀一個叛徒又怎樣,資歷方面已經淺了。

刀光劍影,無聲搏殺,往往就是這麼慘烈。

明明Edgar沒做錯什麼,但就是要矮扣馬一頭。觀眾也發現,扣馬以前不爭,只是爭沒必要,洲際賽上讓著你Edgar又怎樣,伱前輩嘛,關鍵的時候能爭贏就行。

圈外只看了個熱鬧,哪裡能分清Edgar稱病,其實是覺得丟人。他年齡比扣馬大,星際時代就服務SSG,結果沒爭贏一個後輩,這叫他臉往哪擱。

一處辦公室內。

扣馬皺著眉,跟Zefa和教練組成員,分析訓練賽錄影,為雅加達準備戰術。

按人員構成來看。

扣馬覺得中路對線不是問題,上野強度不確定優劣,下路發育……應該沒問題,那分出勝負的關鍵除了選手臨場發揮,只剩BP階段確定方向。

不怪扣馬這麼大動靜。

鬥了2年半,甚少在秦明身上佔到便宜,他心裡虛啊,生怕跟S6、S7一樣,遇到個套路不知道怎麼解,平白讓出ban位。

看完最後一段影片。

一時之間,房間裡有些安靜。只從表現出發,訓練賽打得挺亂,團戰配合偏糙。Zefa眼尖,發覺雙c相性有點不合,轉型後的Faker不再吃隊友,但尺帝比較吃站位環境,越是拉鋸戰,尺帝的操作思路越明晰。

Zefa依稀記得自己帶AFS時,最忌憚尺帝佔中,因為尺帝跟一般的韓式AD不一樣,他比較愛找機會,有時候,就是靠這麼一點變數引起資源團質變。

17、18年的尺帝無愧LCK第一AD稱號。

SSG最近的比賽,全靠下路c,下路有聲音,那就還能打,下路操作不回來,基本沒別的翻盤點。這就養成了SSG全隊看AD的習慣,而在新團隊裡,Faker跟Score有很多想法,尺帝需要去適應中野的操作思路。

察覺到分歧,Zefa開口梳理,“打團不能有太多聲音,能不能打,得有個人判斷;怎麼打,再溝通重點技能。”

五個人的遊戲,不能有五個不一樣的聲音。

Zefa覺得8.15版本,就是個收割遊戲,殘局厲害,才是真牛逼。在這樣的理解裡,多核比雙c好發揮,只是,多核太考驗臨場默契,沒跟LPL交手之前,他有點不確定強度。

另外。

LPL擅長先鋒節奏,LCK漸漸重視控龍節奏。在LCK的理解裡,先鋒節點太早了,很不可控,而控龍風險性低,拉掉也不會很傷。前中期,沒人會因為一條小龍,僵持太久。

這麼說吧,先鋒團沒操作好,很容易被滾出二三千差距,這讓LCK覺得壓力很大,萬一配合差了點火候,然後葬送中期對局,不心痛嗎?

“這幾天多練,多跟隊員溝通,看看選手的意思,再去決定中野輔,誰來判斷開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