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開始把這句話當成口號,舉例以前小組賽閃電狼表現不錯,但並不能說明閃電狼實力很強。

聽起來很有道理,BO1確實有太多意外,可以專門設計思路,另闢捷徑。

要不是去年拳頭舉辦,韓媒藉助世界賽失利,又嚷嚷過“洲際賽代表綜合水平較量,而綜合水平意味著賽區中堅力量”,可能,大家也就服氣了。

部分LPL觀眾也反應過來了。

嗷,合著韓國隊贏了,就是最有含金量的一屆;韓國隊沒贏,那就是問題頗多——要真這有,拳頭還舉辦什麼國際比賽,乾脆按照聯賽積分來唄。

選手沒那麼多想法。

瞧著IG不像贏下MSI那麼興奮——雖然也挺開心。

阿水在跟TheShy討論五殺。

Faker看了一眼舞臺,落寞的走進甬道。

Rookie……

他念著這個ID。

職業5年多,這是他第一次還沒交手,就很忌憚的角色,他知道對面搶加里奧是什麼意思,正是知道,他才對自己的“避讓”很是失落。

“面對他,壓線能c嗎?”

Faker不敢回答這個問題,他沒有太多把握。

那一晚。

他深刻的感覺到自己手腕沒有那麼靈敏,他很清楚,0.001秒的遲鈍,足夠分出高下。

他又看了一眼璀璨的燈光。

轉過身,路在何方?

……

“MVP給到了寧,這一局,他操刀的青鋼影打出了非常精彩的速攻節奏——”

巨大的轉播屏正在回放集錦。

從吃線帶加里奧越下,再到打思維差二度越下,作為很吃人頭經濟的打野英雄,寧玩得很亮眼。

“IG的年輕人還在成長,跟春季賽相比,寧已經成了決定前期攻勢的關鍵力量,對於他們,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多。”

IG回到後臺,大家熱鬧的歡迎功臣。

此刻。

秦明挺想近距離看看扣馬教練的表情。

對秦明來說,他覺得18年的SKT競爭力不強,跟主教練有很大關係,畢竟轉會期的幾項大操作,全是扣馬力推。

比如更相信排位戰神T,放棄跑過來的Kiin,比如傷了小花生的心,打野位沒別的人選,比如Bang操作退步,遲遲不給Effort找個新搭檔,不肯對下路動大手術。

他知道扣馬忌憚什麼,無非是不想換太多新鮮血液,既要也要。

非想著慢慢修補,說不定有好的化學反應。

洲際賽SKT打得很奇怪。

不止決賽,小組賽,SKT玩得也很奇怪,在秦明看來,指揮體系有個Faker,輔助有個強勁的操作怪新人,這不圍繞中輔重建,想什麼好事呢。

說得再直白點,Effort被Bang壓抑了戰力,秦明觀察過LCK,他發現有些時候,下路真的是全靠Effort打消耗,如果Bang湊上來,對面興起2v2的決心,Effort反倒表現一般。

這裡面的邏輯在於,對面的AD不想跟輔助換補給品,藉助這一點,Effort有不錯的發揮空間,但Bang靠過來,他要為AD的血線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