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土龍太OP了,只要刷土龍就會加速團戰程序。”

水晶:“英雄的選擇好像有點少,這幾天我們打訓練賽,SSG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英雄。”

“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

秦明一點一點的總結,“S6的英雄選擇性確實不夠,但卻相對均衡。

先說說為什麼選擇少反而均衡?因為燼對下路生態的破壞。

它剛出的時候強度只介於T1、T2左右,能跟它對線的不少。

但現在經過連續幾個版本對ad英雄的調整,如盧錫安、女警、寒冰、金克絲、輪子媽的小削,它自然上位,哦,女槍也加強了一波。

以前的燼為什麼是T1、T2之間?因為它的特殊機制換子彈,有輸出僵直。

那些攻速與技能銜接快點,能打前期壓制的英雄,跟它對位還是輕鬆的,可現在拳頭把很多AD的成長攻速都削了,團戰端很難跟出第二波的持續輸出,所以現在的ad只能打打邊際收割(有一說一,拳頭挺搞的,為了一個燼,把那些對位還算強勢的ad英雄都小砍一刀)。

也因此,現在的下路生態就是面對燼,推線太難受的都不行,推導一下,就是能拿的組合變得很單調。

在我這裡,下路就是燼搭配消耗型軟輔對位寒冰/ez加消耗型軟輔,兩邊為了下一塔的400塊,爭推線權,變相增加了硬輔的登場難度。

也是由於燼、寒冰等英雄從來不是後期大核的標準模板,所以需要上輔補上缺失的那點傷害,不然第一波集火勢頭不夠看。

至於為什麼平衡,這個版本我沒發現太BUG的存在,再怎麼樣都還有操作空間,不像S4的雙法坦、S5的鐵男,拿出來就會贏,統治力太強。”

秦明在白板寫下:ad,燼>寒冰>EZ;輔助,卡爾瑪>婕拉≥螞蚱、女槍。

螞蚱和女槍是Ming近期只跟WE練習時才會拿的英雄,至於為什麼在蛇隊這裡卡爾瑪比婕拉優先順序別高,明明婕拉消耗手段更強?

那是因為卡爾瑪方便衝陣,婕拉更適合打反手。

這種優先順序排序,其實每支戰隊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好比Rox.PraY對ez更有自信,尺帝是季後賽唯一一個拿維魯斯對線寒冰的選手,這與英雄稍微超出的那點對線強度無關,跟熟練度和戰隊體系有關。

要知道,維魯斯對線Q稍微歪點,都打不過寒冰,寒冰的W技能多好釋放,維魯斯可難多了,但尺帝就覺得不差,能打。

“我們剛剛講到哪了?”

“選擇單調,下路地位。”U提示。

“嗯,那麼下路地位上升,就意味著下半區最容易獲取收益嗎?”

“不是嗎?”丁皇已經聽迷糊了。

“不,都不絕對。”秦明投影出了他自己整理的有關韓國賽區季後賽經濟轉變的熱點圖,“說得再多,都不如已經發生過的案例有說服力。

拿比較典型的KT讓二追三贏下SKT舉例,我們當然可以說放出的燼體系,SKT似乎沒準備好怎麼面對,但實際上,Duke有兩局的發揮不穩定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再說說冒泡賽SSG3:2幹翻KT吧,此前紙面實力與過往戰績都要更勝一籌的KT為什麼輸了,很大的原因也是上路出了問題,Ssumday沒穩住,被Cuvee屢次單吃。”

秦明終於笑了起來,“這說明什麼?我認為,現在這個版本的上路生態是可以接受對線小劣,但不能把壓力傳給你的隊友。”

“很奇怪是吧,這聽起來好像又是一個上路版本,上路對線佔比勝負權重更大?

除開Rox,如CLG、AHQ、SSG都是打上野對撞,都是在紙面實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拿到了世界賽的門票,這麼舉例,會不會更有說服力?

但……你們知道他們是怎麼靠上野滾起雪球的嗎,上路明明是最難透過自身優勢轉化為團隊優勢的一條線才對。

它不像中路,一開啟局面,立馬輻射野區,不像下路,確立優勢,能更早一步轉線獲得推塔上的有利地位,也不像野區,一旦失勢,資源的爭奪都很考驗怎麼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