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也是這個道理。

WE後勤組想來想去,除了付出一個Ban位之外,真就找不出來其他敢說有很好效果的應對方式。

重新登臺之後。

士氣明顯不如第一場旺盛。

“歡迎回來,這裡是2016LPL夏季賽半決賽的現場!”

娃娃做介紹:“正在進行比賽的,是QG和WE兩支戰隊,QG剛剛贏下一場,拿到了10的領先。”

“雙方沒有交換所在位置,看來都覺得這樣的安排對己方比較有利。”

“說實話,QG這支隊伍真的是很特殊。”MISS發現一個細節:“其他隊伍都喜歡在藍色方,QG如果能選擇,好像一直是主動選紅色方。”

“藍色方主要是先Ban先選嘛。”米勒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先拿一個最強勢的英雄,也可以以搶代Ban,等於多了個Ban位。”

“但是,以QG各個隊員的英雄池,不是很在意針對。”

“給上路留個Counter位更加重要。”

“WE還是認為藍色方比較好。”MISS思考。

“對,因為職業隊伍,在不同的位置,整體Ban/Pick思路是不一樣的。”米勒對此比較瞭解:“比賽裡面,都會選擇發揮自己擅長的方面,而不是為了限制對方,先把自己的戰鬥力給限制了。”

除非萬不得已。

否則。

比賽的時候基本是針縫相對。

幾乎不會選擇打七傷拳。

谷因為盡力一戰,輸了也僅僅是技不如人,不會留下太大的遺憾。

捆住自己的手腳,擅長的東西都沒有發揮出來,這樣輸掉比賽,沒有誰能不覺得後悔。

“好的,WE直接按住了亞索。。”

娃娃看著大螢幕上的操作:“上一場比賽,小北的亞索牽動了整場的節奏,尤其是1v3反手秒掉辛德拉,感覺把WE打的有點迷茫了。”

“不知道怎麼應對的英雄直接Ban掉,未必是最好,但一定是最有效果的辦法。”

當然。

好聽一點的說法是最有效。

難聽一點。

也可以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畢竟QG隊伍裡面,難以解決,或者帶著戰術體系的英雄加起來,肯定不止四個。

WE三Ban一搶,解決不完。

還要考慮在選人階段,利用英雄的Counter關係做限制。

“QG沒有做改變,還是禁用了慎,接著限制WE的全球流。”米勒有些懷念:“說實話,我其實挺想看到WE把全球流打出來的。”

“很懷念。”MISS經歷過那個時代。

“是的。”米勒點頭:“不過,QG明顯是不想放,WE基本不可能掏出全球英雄。”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