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觀察到這些現象,需要站在相當的高度,統籌極為廣大的空間星域才能達成,若是僅僅侷限於某顆星球、某個恆星系,那麼觀察到的東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利用這些天然存在的漏洞,華胥文明開發出貫通各個星域的星軌,極大縮短了同距離下的航行時間。

可以說,星軌就是宇宙意義上的傳送門。

一陣輕微的晃動以後,李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遠處漆黑的背景中,有十七八顆熊熊燃燒的火球,自發組成一個小小的星團,沿著複雜的軌道繞彼此執行。

李良瞄了幾眼,沒看見行星。

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此複雜的恆星運動系統,不大可能存在行星,假使真的存在,也會在諸恆星引力的撕扯下變形,最後墜入其中一顆恆星的表面。

這兒並不是終點,想要去δ恆星系,還得行駛一段距離,趕到下一個星軌的入口,再經過數次輾轉,才能最終抵達。

“還挺麻煩。”

麻煩是麻煩,但李良沒有辦法。

星軌的技術遠不是二級文明能掌握的,目前沿用的星軌,是極其久遠的過去留下,當前人類沒有能力去重新建造新的星軌。

星軌的存在,正是當初小板磚難以確定華胥文明層級的原因之一。

大略來看,人類能接觸掌握的技術,大多處於二級文明範疇,可星軌和次宇宙的存在,卻推翻了這種猜想。

二者都不是二級科技文明能掌握的。

至於華胥能不能建造星軌…真沒人知道。

“終於到了!”

幾經奔波,花費了幾個月時間的李良,終於如願趕到δ恆星系。

但他仍然沒有停下,而是照著星圖,依靠星軌,朝著另一個目標繼續行駛。

直到眼前出現絢爛如彩色薄雲的星雲狀超新星遺蹟,以及遺蹟中心的那顆中子星。

這裡距離δ恆星系,剛好十光年。

“可能是我想多了吧。”

空曠無人的漆黑太空裡,飛船中的李良喃喃道。

他來這裡的目的,是為了驗證華胥次級中樞的回應是否真實,文明史的中斷到底是不是因為超新星爆發。

如今看來,應該是有些可信度的。

不多時,飛船調轉了方向,朝著δ恆星系的方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