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超新星遺蹟(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艘小小的梭形物騰空而起。
升空、加速、衝出大氣層、脫離行星軌道…一氣呵成。
小小的梭形飛船在夜裡啟航,從行星背陰的那一面升起,像是繁茂樹林中掉下的一小片葉子,悄無聲息地滑向幽暗的太空深處。
那是李良的座駕一膄亞光速飛船。
最大速度可達十分之一光速,但恆星系中的物質較多,航線複雜,加之需要漫長的加速期,所以拉到最高速度的情況很少見,一般只出現在前往較近恆星系,需要跨越大片空白區域的時候。
李良在去δ恆星系的路上,那裡正是資料遺失、文明史中斷的發生地。
據資料描述,那是個沒有生命跡象的小型恆星系,只包含一顆恆星與一顆行星,曾經有一顆超新星在距離它十光年外的地方爆發,波及到了安裝在那裡的部分儲存裝置。
“一旦涉及這些特別的天體,計量單位總會大到不可思議。”
獨自駕駛飛船的李良有些唏噓:“就像做夢一樣。”
光年是非常大的長度單位,它代表光在真空中傳播一年後與起點的距離。
藍星有個名詞叫天文單位,這個詞不是虛指,而是有較為具體的數值,通常,藍星到太陽之間的距離被稱為一個天文單位,它已經是個很大很大的數字了。
然而,六萬多個天文單位串在一起,才能拼成一光年。
而一顆超新星爆炸直接影響的區域半徑,至少是數十光年。
換句話說,華胥的資訊儲存裝置,還是離得太近,正面承受了堪稱暴虐的輻射衝擊。
一抹金色的輝光在窗外亮起,又迅速消失。
放在羅桓的小宇宙裡,太空航行中出現這樣的變故,肯定是有問題的,然而李良只是看了一眼,便沒事人一樣繼續觀察星圖。
或許是因為規則不盡相同,華胥空間內的星域中,經常會出現些金色輝光,它們的出現沒有規律,也沒有較為正式的說法,就像是單純的某種現象。
久而久之,大家司空見慣,也就沒人會在航行過程中特別關注。
“即將駛入星軌。”
提示音忽然響起。
發生事故的δ恆星系,離人類居住的星球很遠,就這麼過去,至少要花上幾個世紀。
幸好,李良不是隻有這條路能走。
如何跨越星系之間的遙遠距離?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華胥文明對此的解答是星軌。
它是一種基於時空間漏洞的改造物,建立在蟲洞現象之上。
宇宙的時間和空間,從來都不是平整光滑的,它有褶皺,凸起或是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