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本以為呂布會掙扎,甚至會惱怒,因此事先預備了一些後手,然而呂布平靜中帶有一絲喜悅。

除了要做皇甫嵩副將這一點令呂布稍微有些吃味外,皇帝其餘安排均已滿足甚至超過呂布的預期。他誅殺董卓,無論有在高大上的理由,單憑這一事實,都令涼州人與他有難以言明的心結。畢竟,董卓執政,涼州人由邊鄙之地一躍成為人上人,隨著董卓伏誅,眼瞅著地位必然回落。

因此,呂布對於收攏涼州兵馬的期望值本就不高。皇帝能讓張遼部以及其餘諸部中幷州士卒歸他統轄,已然是預想最好的結果了。

說來劉協也是來自後世的倖存者偏差,理所當然的把呂布當成了與曹操、袁紹一個位格的軍閥。然則,呂布雖然在誅董中立有大功,聲名鵲起,但是他畢竟出身太過低微,之前從未獨領一方,沒有品嚐過權力的甘美。

此刻的呂布還是一個混跡於體制內的朝廷忠良,封侯拜將,成為大將軍、驃騎將軍這樣的位比上卿與三公媲美的高階將軍是呂布的夢想。

後世經驗不僅能幫人,有時也會害人。劉協心中升起明悟。“張遼雖然年輕,但久於行伍,是為出類拔萃的驍將,朕亦有所耳聞。張遼素來獨領一軍,驟然置於將軍之下,朕恐怕一時間磨合不足,有損軍隊戰力。故而想將張遼調出,另有任用,不知將軍可否割愛?”

張遼手下雖然只有千餘人馬,但都是能征善戰的幷州勇士。呂布早已眼饞不已。如今皇帝貼心,不僅讓呂布吃下張遼部,而且還將主官調出,方便他如臂使指指揮全軍,呂布自然千肯萬願。

皇帝如此貼心,自己之前還因為皇帝夜宿皇甫軍營,安排皇甫嵩攻打郿塢而心有怨懟,想到這,呂布有些赧顏。見皇帝再無訓示,呂布起身告退。

劉協緊鑼密鼓一一接見李蒙、王方,再次肯定他們深明大義、歸順朝廷的正確行動,勉勵他們甩下包袱、用心聽命,重申朝廷一視同仁、賞罰分明,絕不會因過往種種而有所歧視,也要求他們和過去劃清界限,對不服王化的叛逆之輩絕不能手下留情。

一番恩威並施、連敲帶打,李蒙、王方俱都戰戰兢兢,謹遵聖諭。劉協也不再多想,兩天時間足夠皇甫嵩拿捏消化諸部兵馬,統一指揮了。

感覺有些疲倦,劉協雙手揉捏額頭,稍事休息片刻,強打起精神,傳張遼覲見。

一名二十餘歲、身高六尺有餘、虎背熊腰的青年將領,穿著一份並不十分得體的朝服,邁著有些扭捏的步伐進入殿中。劉協凝神望去,只見他眉毛濃密,眼神犀利,鼻樑挺直,唇上頜下留有鬍鬚,看上去十分乾練,又與朝服極不協調,不禁莞爾一笑。

張遼走到皇帝跟前兩丈遠的距離,按照此前宦官教習的禮儀,撲通下跪,額頭重重磕在地上。叩首之後,老老實實跪扶在那,只敢用眼角餘光去瞥皇帝的衣角。

不知過了多久,張遼耳中方才傳來皇帝清脆的童音。“文遠,抬起頭來說話。朕對卿早就心嚮往之,文遠給朕說說這些年的經歷吧。”

張遼一介偏裨,自然沒有把皇帝客套之語當真,心懷忐忑地將自己幼年至今的經歷略略敘述一番。劉協不時插話,張遼隨時補充。隨著聊天深入,張遼逐漸放鬆了心絃,慢慢開啟了話匣子。

張遼出生於幷州雁門郡馬邑縣,是前漢著名的馬邑之謀發起人聶壹後人,為避怨而改為張姓。少年時便被舉為郡吏。幷州刺史丁原以張遼頗有武力而辟舉為州從事。

靈帝建西園八校尉時,何進也沒有坐以待斃,秘密召集四方驍勇,張遼便被推薦至何進門下。後來何進命令其募兵,募得千餘人後,尚未返回雒陽,就傳來何進被殺的訊息。等他趕至雒陽,已是董卓天下。至此,便從屬於董卓,為別部司馬。

又是一個履歷平平無奇之人,如同囊中之錐,不知何時能夠發出耀眼光芒。劉協不禁產生了一絲考究心思,問道:“文遠,朝廷不日即將東征,你有何見解?”

張遼連聲推脫,這是皇帝和大將們考慮的事情,他區區一個別部司馬,領命從事、奮勇殺敵便可,如何敢在大政上置喙。

劉協連聲催促,想看看張遼的真本事。

張遼不得已,哼哧哼哧說道:“段煨出身涼州邊將世家,以朝廷堂堂正正之師,以威壓之,以勢誘之,不會成為東征阻力。牛輔、董越妄人也,破之不難。唯獨需要朝廷大軍盡出,以雷霆掃穴之勢,一舉將牛董二部盡數殲滅。否則,若讓牛董得脫,與關東掃蕩的李郭等部會合,就會平添枝節。”

作為一個低階武官,有此戰略眼光,相當不容易,不愧是歷史上有名的將領。劉協滿意點點頭,剛要開口誇讚,就見張遼吞吞吐吐,似有難言之隱。

劉協微笑道:“卿有何想法,但說無妨。朕即讓你開口,就是想聽真心話。”

張遼橫下一條心,低頭看向地板,低聲說道:“若要東征順利,必須大軍盡出,方能速勝、大勝。如此,長安空虛,大軍孤懸在外,若是萬一有事,急切間難以回援。”越說聲音越低,直到宛若蚊吶。

劉協正想著如何開口,沒想到張遼就遞上了一個臺階。“文遠,卿考慮甚是。朕此次會隨軍出征,誓與大軍共存亡。長安是朝廷根本,不可輕忽。朕已然命人徵召前虎牙營士卒,編列虎賁新軍,以作長安守衛。只是缺少一員領兵大將。”

劉協定定看著張遼,“朕屬意卿來單此重任,正要聽聽卿的意見。朕先言明,若為此軍將領,則必須將現領所部交予呂布,只可帶十數軍校編練新軍。”

張遼頭腦中快速天人交戰,咬牙道:“遼願孤身赴任,為陛下練新軍。”

有能力、知敬畏、懂進退,不愧是曹魏五子良將之首!

第二天上午,劉協領銜參加袁氏祭奠。儀禮馬上就要結束時,突然站立不穩,跌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