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尚書檯
章節報錯
尚書檯,劉協高居首席,王允坐在次席,楊彪等人依次落座,唯有鍾繇侍立在一側。
鍾繇是劉協在來的路上額外點名要求列席的,王允登時心中瞭然,剜了鍾繇一眼,也不多言,算是預設了這個局面。
劉協首先開口道:“王公,誅除董賊,全賴公運籌帷幄,小子不過坐享其成。之前在殿中,小子喜不自勝,言語間多有得罪,還望公與呂布見諒。”劉協打一棒子接著給個甜棗,前倨後恭讓王允鐵青臉色稍緩,也讓呂布更加猜不透小皇帝心思。
“剷除董賊勢力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斬首董賊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平穩過渡致使朝局不致發生動盪,相信王公必有穩妥後手,還望公不吝賜教。”劉協故意說讓王允教他,話裡話外暗示在場眾人朝政必須以皇帝為主,王允只是在皇帝允許的情況下代為執掌朝政。潛臺詞就是,既然可以委託,那就也可以收回。
對於小皇帝今日口中冒出的種種新詞,譬如系統性工程之類,雖然從未聽說過這種用法,但細細咀嚼形容得非常貼切。鍾繇、楊彪再次在心底印證了高祖託夢的故事。
王允也不得不承認,今日小皇帝一舉一動皆有人君之相,實在出乎意料,之前設想的奉聖天子垂拱而治的想法看來是無法順利實現了,也不知對社稷來說是禍是福。不過,小皇帝問到了關鍵處,也來不及多想,便拱手抱拳作禮,睥睨身側群臣,慨然言道。
“陛下,董賊既除,首要的便是撥亂反正。正如陛下在殿上所言,對於慘遭董賊屠戮遇害的大臣,一律恢復名譽、予以平反,對於收治入獄、貶謫地方的臣子,一概召回朝中、量才錄用……”
見眾人頷首贊同,王允繼續說道:“剛才說完反正,同時還要撥亂。對於一干阿附董賊的公卿,一概黜落、永不任用,以正朝野視聽。其中為虎作倀、罪惡深重者,要窮治其罪,為天下後世佞臣者戒。”說到這,王允聲色俱厲,神情凜然。
劉協心中一嘆,就知道這老頭不可靠。如此處置董卓系公卿,倒是乾脆利索、快意恩仇,但後果決不是偏居長安一隅的小朝廷能夠承擔的起的。
後世偉人有一句名言,所謂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若是放任王允瞎瘠薄亂搞,勢必會打倒一大片牆頭草,憑空樹立無數政敵,絕非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應有的素質。
況且,董卓一死,麾下涼州兵馬正是手足無措、惶恐不可終日,期盼著朝廷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若是朝廷連文人公卿都不給出路,這些武夫情急之下舉兵攻向長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若是如此,縱然劉協能夠改變歷史上的局面,打敗叛軍,也會令朝廷元氣大傷,對後續大計極為不利。
因此,劉協不得已出口打斷了王允的發言,岔開話題道:“王公,你說了半天,忘記最重要之事了。”
被小皇帝插話,王允有些不爽,眉毛一挑也不搭腔。
劉協笑道:“首當其衝的當然是獎掖功臣。公首倡義舉,舉旗定向,非太傅無以崇公功德,願公以太傅錄尚書事,為朕功勳元輔。中郎將呂布忠義無雙,手刃董賊,宜受封將軍,進爵位一等;尚書僕射士孫瑞贊畫相助,亦有殊勳,可為尚書令。其餘有功之士,有勞太傅錄功授賞,朕只有一句話,獎掖功臣,寧濫勿缺。”
太傅位極人臣,高於三公,是最頂尖的存在;錄尚書事是真宰相的標配,掌握實權,於名於實,都坐穩了皇帝之下第一人的位置。尚書令是負責尚書檯日常運作的主官,由王允的副手接任順理成章。至於呂布,將軍號是一個武官最為顯赫的頭銜,董卓手下親信如女婿牛輔,也不過是中郎將,呂布因此也心滿意足。三人謝恩不止。
先行酬功堵住三人特別是王允的嘴後,劉協接著說道:“司徒職管教化,不可一日空置,朕看就由楊公文先擔任吧。太傅以為如何?”
楊彪早在靈帝時期就擔任過司空、司徒,家裡四世三公,無論是家世還是個人才具,都是合格人選,當著眾人的面,王允也不好當面鼓對面鑼的反駁,夾袋中也沒有壓過楊彪的替補人員,直言道:“一切皆賴陛下聖裁,臣無異議。”
“那就這麼定了吧,就讓楊公以司徒並錄尚書事。”所謂話少事大,劉協輕飄飄地投放了一顆重磅炸彈。
三公位置雖然尊崇,但沒有什麼實權,不過是點綴朝廷臉面而已。錄尚書事則是極為要害的權柄。雖然並錄尚書事,可該有的權柄並不會比王允少。楊彪努力表現出寵辱不驚的表情,可微握的雙拳出賣了他。
以王允想來,自己一人錄尚書事過於扎眼,本想援引淳于嘉、馬日磾這樣的腐儒並錄尚書事,作為吉祥物一般,實際仍由自己乾坤獨斷,可還沒實施,又被皇帝截胡。
王允自然滿心不願意,可這話他卻無法開口。他王允能錄得尚書事,楊彪又有何不可?不讓楊彪錄尚書事,他王子師難道要學董卓一樣竊據權柄、閉塞聖聽嗎?!
尚書檯內,能夠開口阻攔的唯有士孫瑞一人,王允頻頻目視士孫瑞,想讓他幫腔,可士孫瑞眼觀鼻、鼻觀心,恍若未聞。
事實上,士孫瑞並非王允鐵桿,為何冒著觸犯小皇帝和楊彪兩人怒火的危險為王允火中取栗,況且他剛剛獲任尚書令職位,接著就跳出來反對任命一個理論上的上司,也沒有能夠站住腳的道理。
劉協早已在心中拿捏住了在場眾人的心思,連他們的表情也都沒有出乎劉協的意料。此情此景,沒有人跳出來反對,因此也就無異議透過。
“啟稟陛下,尚書楊瓚,出身弘農楊氏。既然楊司徒錄尚書事,那麼楊瓚就不適合繼續在尚書檯任職。”士孫瑞進入角色很快,當即提出了需要回避的問題。
“唔。黃門侍郎鍾繇,為人正直,忠於王室,是擔任尚書的合適人選。”劉協指著角落裡侍立的鐘繇,淡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