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頹廢的樣子,季思文笑道:“是不是感覺很洩氣?”

我點了點頭。

“是不是原本打算把這東西用到飛機上的?”她再次笑道。

我再次點了點頭。

但是隨即意識到她的笑容不對,馬上坐直了身體,“怎麼?看你這樣子,你已經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她神秘一笑,走到了自己的辦公桌前,拿出了一個平板,開啟後走到我面前,說道:“你先看看這個吧!”

我接過平板,上面是一個動畫,動畫很簡單,就是一個黑背景的模型,模型就是兩層透明的薄片,薄片之間有各種透明的支撐。

我頓時有些茫然,問道:“這是什麼東西?”

季思文解釋道:“這是羅賓提供給我的一個簡易模型,上面的材料就是這種新型的空氣凝膠,這種結構分內外兩層,中間用同樣的空氣凝膠短棒相連,內部是空的。”

“這有什麼作用嗎?”我疑惑的問道。

“當然有作用了,我剛剛告訴你了,空氣凝膠有很強的保溫隔熱效能,只要給這個夾層充入足夠的熱量,那麼就能保證外層的空氣凝膠一側的溫度在易碎點以上,你要知道,無論什麼材料都是具有導熱性的,只是強弱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處在不同溫差環境的物體,內部的溫度是隨著溫差做線性遞減的。”

“你說的我明白,但是越是隔熱性好的材料,這種變化越不明顯,因為隔熱性越好,就證明熱量傳輸越慢。”我解釋道。

她點點頭,說道:“沒錯,但是你少考慮了一個因素。”

“什麼因素?”

“溫差!”

“溫差?”

“沒錯,導熱性與溫差關係很大的,舉個例子,就說我們常用的建築保溫材料吧!如果室內外的溫差很小,保溫材料不用很厚,因為熱損失不大,但是如果內外溫差很大,比如寒冷的北方地區,我們通常就會把保溫做厚,因為溫差導致了內部份子傳熱加快,太薄了保溫效果就不好了。”

我點了點頭,但是還是疑惑道:“但這跟剛剛說的又有什麼關係呢?”

季思文笑道:“當然有關係,而且關係很大,你剛剛看到了,新型空氣凝膠的熔點達到了2100多度,這個溫度鐵都融化了,而空氣凝膠卻沒問題,咱們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說夾層空間裡的溫度是2100度,那麼即便室外的溫度是零下100度,那又能怎麼樣呢?”

我瞬間明白了,如果按照材料的內部溫度是根據兩側溫差形成線性變化的,那麼整個時候外層的空氣凝膠大部分都是在零下五十度以上的,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表皮的材料達到了易碎點,而內部大部分都保持相應的韌性,這就確保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想明白了吧!”季思文說道。

我點了點頭,說道:“如果外皮的厚度是10mm,那麼按照這種溫差變化,只有……”

我頓時感覺自己腦子有些不夠用,急忙就想拿出計算機算一下,而這個時候,季思文接話道:“只有0.0023mm的材料保持易碎性,也就是說,10mm的材料,如果保持對一個點持續打擊的話,能堅持4300多次打擊。”

“4300多次準確打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興奮的說道。

“沒錯,而且這還只是初步計算,你有兩點是沒有考慮到的。”

“哪兩點?”

“首先,隨著材料厚度的遞減,這種易碎行的厚度是不斷的遞減的,因為10mm的時候易碎行的尺寸是0.0023mm,1m的時候是0.00023mm。”

“這可是指數型增長啊!”我感嘆道。

“其次,材料的內部分子是有相互作用力的,就是說即便是表皮的易碎性被擊碎了,那麼由於內部的分子作用力的拉扯,他們也不會完全脫落,會有相當一部分在拉扯下儲存下來,只要不脫落,那麼就會繼續保持屬性,所以剛剛計算的0.0023只是理論資料,實際上要比這個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