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煙雨收 第二十六章:梅山說靈山(修)(第1/2頁)
章節報錯
夜裡的風很涼,江南的氣候宛如二八的少女,撐一傘輕煙,拂一片紅塵。
秋風起,秋風落,轉眼便又是一季。斑駁的青石板泛著蒼涼的露水,散落著如夢般悠遠的流年。鳥船緩緩順著太湖岸邊起航,船艙裡的燭火忽明忽暗,傳出喃喃的話語聲和時而的歡笑聲。
一個少年朗朗清亮的聲音響起,只聽公子時笑道:“呵呵!人不是魚,怎會了解魚的憂愁;魚不是鳥,怎會了解鳥的快樂;鳥不是人,怎會了解人的荒唐;人不是鳥,怎會了解鳥的自由;鳥不是魚,怎會了解魚的深沉;魚不是人,怎會了解人的幼稚;你不是我,又怎會了解我呢??”
燭火直到夜半時分才熄,二人抵足而眠!老吳磕了磕手裡的菸袋嘴子,火星在夜裡四濺開來,望了望已經熄滅燭火的房間憨憨一笑,喃喃自語道:“少爺很久沒有這麼開心暢快了啊。”
黑夜不知何處的鐘聲敲打著岸邊沉寂的黛瓦白牆,隨即在寬闊的湖面上消失不聞。轉眼間,一個四季轉瞬又是走到了尾聲。
月月歲歲又朝夕,北方的銀杏還在風中搖曳,灑下一片醉人的金黃,南方的紅豆已落了滿地。不經意的回眸間,看到那眺望的眼神中,等待著遷徙的雲雁,等待著歸來的故人,一山千葉紅,滿江流水長。
太陽在東邊化作一個紅紅的初日,大地一片生機,離湖的薄霧逐漸散開,像螂蛛織成的絲網,可是任由日照風吹,仍是黏纏不散,覆罩太湖。
......
所謂“錫出而更名,孝順時錫竭而復舊,殆不足據。”,說的就是江南的會稽郡無錫城,無錫城又稱為(錫縣)。早在武周朝起,無錫依靠運河開通後的便利,無錫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
城中隨處金銀、彩帛、菸酒、油醬、食米等作坊錯雜開設,市場異常繁榮。無錫成為富庶江南的一塊寶地。如今更是唐國四大米市之一,成為江南糧米匯聚之首。
“碧水天連向太湖,幾家燈火棹船孤。清波盤古多情淚,萬種嫣柔品道吳。”江南湖山之美,在於太湖的美,煙波浩渺的太湖水孕育了太湖獨有的山水文化和千年的姑蘇文脈。遠眺太湖,碧波輕搖,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有士子文人攜友泛舟而上,湖面映著夕陽泛起點點波光,一副江南水墨畫躍然眼前。
湖面上船隻來往頻繁,帆影點點,運河沿途太湖沿岸自然也修建了許多碼頭,供往來行船休息採買。作為江南糧米匯聚之首之地,無錫的梅山碼頭更是修建在靈山腳下的太湖灣處。
朝霞滿天,清澈的湖水被染成一片金紅。水天交會處,一艘桅杆折斷,但卻華麗富貴的商船隨波在青石條壘砌的丁字型碼頭處緩緩停下了,正是姑蘇幕府的私船。
正是清晨剛過,雖然現如今時節不是漕運最繁忙的季節,然而梅山鄔碼頭也是熱鬧非凡。碼頭上除了搬運東西的苦力,更多的是叫賣東西的小販。還有些精明的商戶,在離碼頭不遠處蓋了整齊的坊市與客棧,或是賣些當地的特產,或是茶葉絲緞瓷器之類的,也少不了胭脂水粉鋪子。
店鋪夥計們早已將鋪子內收拾的纖塵不染,等待顧客上門,門前雕花房梁下掛著的鳥籠中的“八哥”鳥不斷的學人說道“你好.....歡迎光臨。”
相熟的掌櫃見面不斷的打著招呼,街面上三五個不知道誰家的孩子追逐嬉戲。老字號茶館的門前,正有匆匆下船的客商在品著想著很久熱騰騰的大碗茶。
“姝堂姐,二叔還要安排人修船,不如我們一起去那邊的鋪子看看去。”九丫頭慕傾城興沖沖地說道。
既是下船散心,慕梅姝也不想掃興,笑著點頭應了。
慕曾瑜和孫氏陪著嫡母王老太君沒有下船,慕二爺則安排慕凌霽道:“霽兒,等下你先去找到我們在錫縣這邊鋪子裡的柳掌櫃安排馬車過來接人。九丫頭你們也不要走太遠了,就在碼頭隨便逛逛好了,等到馬車過來了後,我們先去別院,明天陪你們祖母去小靈山祥雲禪寺上香。”
因江南有名的佛教聖地就在這裡,因此許多官宦富貴人家就在梅山這邊沿著太湖邊上修了自家的別院,幕府世居姑蘇城,但是因為王老太君喜歡禮佛,所以早年間也在此買地修建了自家的別院。
小輩們卻早都憋不住了,連忙應了一聲過後,就一起結伴下了船。富貴大戶人家未出閣的少女不宜拋頭露面,慕梅姝和慕傾城都戴上了帷帽。劉氏也跟著戴了帷帽。
不過,這樣的一行人依舊十分惹眼。
慕凌霽高大英挺,在人群中十分惹眼。陪伴在身旁伺候貴人異常精緻漂亮的臉孔的丫頭們,也惹來了眾人矚目。高挑的劉氏,舉手投足間散發著年輕少婦的嫵媚。俏~麗可人的慕梅姝,笑聲如銀鈴。更不用說已經初顯容色傾城的幕府大小姐慕傾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