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煙雨收 第四章:七夕閒談論漕弊(求收藏)(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張繼桌子一旁,剛剛坐下七八個人,聽了幾句話,方知他們都是長安城的考生。
但聽一名考生道:“今年女兒節好是好,卻沒有花樹瓊海打鐵花,難免美中不足。”
所謂花樹瓊海打鐵花就是長安城道路兩旁栽種的樹用花燈裝點,夜晚高處望去,猶如燈的海洋一般,打鐵花的樣子就是打鐵花藝人赤膊上陣,舞動著千餘度高溫的鐵汁自如穿梭,被擊打後的鐵花紛飛,可迸出幾丈高衝向空中朵朵綻放,蔚為壯觀。
喜慶吉祥的獨特表演風格。表演時古樂齊鳴,十幾盤化鐵爐火光沖天,場面恢弘、氣勢磅礴、原來是長安城女兒節一景。
另一人道:“還不是那位馬周大人,善於揣摩聖意,前幾年他向天子說,花樹瓊海,糜費無益。如今民間疾苦所當節省,於是這套盛景就裁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在能看到如此盛況呢。”
頓時,一桌上的人都露出了失望情緒。
一人道:“我看咱們這大唐江山也至於缺這點錢吧,馬周這也不許,那也不許,聽說這邊還要增加賦稅,行鹽政新稅,還有前幾日,朝廷又傳出風聲,說是要為了加大軍費開支,重新開運河讓南糧北調,這不昨日,聽聞臨潼朝廷的官倉那邊上百名官吏被拿下獄。”
其中一人沉聲道:“此事非無故的放失,若非他一篇漕弊時下論,你說那些貪官汙吏放了幾十年了,朝廷會突然想起去抓?”
聽到這裡,張繼不由停下手中的筷子,開始認真聽了起來。
一名考生笑著道:“這篇漕弊時下論不到半個月,即是名動長安城,而文章裡面的見地,發人深省,此乃真正的文章安國啊!”
張繼這一桌聽了都是心照不宣微微地笑著。
其中一人道:“漕弊時下論一出,長安城裡如今的舉子,論名聲恐怕一時無人比得上這位張繼張解元吧!”
另一人接著嘆道:“是啊,聽聞這張解元不僅文章寫得好,還是經學大家,一篇安國定邦的文章,連翰張院裡幾個老翰張和五經博士,都是交口稱讚,據說此人乃是襄陽名士,寒門出身,九歲就已經下場取得了縣試,被稱為襄陽神童啊。”
聽了這話,隔壁一桌眾考生都是齊嘆,這等牛人的境界,非我等能所及的。
一考生道:“看來今年以禮部尚書馬周為本經的舉子,都要給張解元作陪襯了,嘿嘿,幸虧我的本經不是尚書,不做這等陪太子讀書的事。”
張繼在旁聽了,初時尚有些沾沾自喜,但越聽連自己也是有些忐忑起來。他沒有料到,自己來長安時候,在漕船上,一路所見所聞,偶然所作一篇漕弊時下論,竟是讓自己的名望達到這個地步。
自己這一下子就成為會試裡的大熱門了吧!
哎,看來不能如鄉試那樣意氣風發,當個黑馬一鳴驚人,然後接受大家敬仰崇拜的目光,想想真是令人覺得蠻遺憾的說。
這時一人忽然潑了冷水說道:“要我看,你們對這位張解元也太樂觀,我看他這次金榜題名倒也是未必?”
“哦,李兄這是為何?”
那人又道:“我看今日的張解元,就是昨日的昌成仁,當年昌成仁不也是一時風光無量?但最後卻名落孫山,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吧。”
“對啊,上一次能打壓昌成仁,這一次就能不取張解元,反正最後都是人家說得算,我看誰該取誰,早有人朝會試主考官馬周打過招呼了吧。”
另一人道:“是啊,說起來就來氣,如今科舉早已成為朝廷大員私器,上一科殿試時,坊間就有傳聞,天子對楊英睿說道,元輔替朕照顧社稷,天子就替元輔照顧家人,結果楊英睿的兒子取了成了哪一科的贏家。”
“張繼張解元的那篇漕弊時下論,不知道含沙射影,撬動了多少朝廷大員的利益,人家能不恨他才怪。”
‘這一屆主考官突然暴病病故,換了禮部尚書馬周擔任會試主考官,不知會不會也如上一次那樣,我們寒門子弟何日才會有出頭之日啊。‘
眾人說了一陣,都是搖頭嘆氣。而這一邊,張繼一桌等人也漸漸停下了歡樂的氣氛,大家也是不免有些替他擔心。
呂星海見此,頓時端起酒杯敬張繼,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張兄,今日雖是女兒節,豈作小女兒狀,來,我們乾一杯。”
其餘幾位意會也插科打諢起鬨,張繼卻是笑了笑,與呂星海碰杯一飲而盡,沒有半點放在心上,不久後,呂星海就主動結了酒錢,與眾人回松江會館繼續讀書來準備明天下場。
一夜的時光一晃而過,終於昭文十九年會試開考之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