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我又覺得有些不太可能。

曾永明才四十幾歲,在我爸的描述中,這本書的作者,比他的年紀還要大,曾永明跟他是朋友的可能性不大。

再說,就算曾永明也獲贈了這本書,他為什麼要那麼遠,把一本枯燥無味的書籍,從南山市,帶到首城來。

還將他放在工棚裡,難道,真的只是為了充數量嗎?

我不相信曾永明會做這麼無聊的事兒,於是從書櫃上拿下了那本《永恆》。

這本書無論是封面製作還是印刷治療,水平都很一般,叫“達文”的作者名字,也樸實無華的印在書本的扉頁上。

但是奇怪的是,這上面卻沒有作者簡介。

之前我問我爸,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爸卻不想跟我說太多,只是說對方是一個心思細膩的老人,之後他就會故意迴避似的,把這個問題給轉移。

那個時候,我對這本書也不感興趣。

所以,對這個叫“達文“的作者,更是不想了解。

但現在,我是真的有些後悔,如果那個時候我多問問我爸,可能我現在對整個事件的認知,會比較明朗。

輕輕撫摸著這本書,我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這本書很新,比我家的那本,還要新地多,在翻開第一頁的時候,我甚至聞到了一股油墨的香味。

很明顯,這本書曾永明並沒有翻開過。

而且,極有可能這是一本剛剛才從倉庫裡拿出來沒多久的新書。

這本書既然沒有在市面上出售,那麼也就是說,這本書的作者,真的認識曾永明,或者,他來過這間辦公室。

更有可能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會不會就是曾永明投資這間醫院的合夥人!?

想到這些,我的心情突然又激動起來。

而就在這時,書本里突然掉出一張照片,飄飄悠悠落在地上後,我也看清了照片中的兩個人。

那張照片的畫質,一看就是二十幾年前拍攝的。

其中那個穿著白色襯衣的年輕男子,正是我爸。而旁邊站著的那個上了年紀的男人,則穿著一身西裝。

他雖然個頭比我爸要稍微矮了一些,但整個人的氣質卻遠遠強過我爸。

看著像是一個學者,但目光卻是堅毅無比。

我定定地看著這張照片,仔細看著站在我爸身邊的這個男人,我幾乎可以斷定,這個人就是米嘉森。

因為和徐良說的一樣,這個人雖然年紀大了,但五官輪廓,幾乎我和一模一樣!

這時,門外傳來了一些聲音,好像是工人們都下班回來了。

我趕緊把這張照片放進自己的懷裡。

之後又把那本《永恆》也放回了書架上。

在回去的路上,我新潮澎湃。

雖然,我沒有找到跟曾永明合夥的人到底是誰,但是我卻發現了一個更重要的事兒。那便是:我爸跟米嘉森,果然是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