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顧名思義,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

故而也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

除夕之日,民間尤為重視。

家家戶戶皆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或除舊佈新,或張燈結綵。

當然,必不可少的乃是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飯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此謂之曰“祭祖”。

古籍中曾有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至此除夕之日,百姓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數人則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請出至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家中人員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之。

祭祖其間,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繼而按靈位再設以杯箸。

因此,也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於皇家而言,祭祖自是少不得的。

除夕一早,南國君上上官麟便同南國國後菀芷一道率領後宮諸位女眷,文武百官並攜以膝下眾字前往太廟舉行祭祖大禮。

整個太廟呈長方形狀,均為坐北朝南之勢向。

分別由前殿、中殿、後殿這三大殿所構成。

頂是琉璃瓦,牆是紅漆身。

殿前各有一方玉帶河蜿蜒其中,水是活水。

更有玉石砌的漢白玉帶橋架於其上,連線著通往大殿的御道。

遠遠觀之,一派莊嚴肅穆之象,置身期間,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感。

只見得上官麟身著一襲石青色袞服,在後宮女眷及文武百官的前擁後簇之下,來到太廟前,於太廟殿階下處,由著引官取來一臉清池活水,用於上官麟盥洗之禮。

至盥洗禮畢,上官麟由著引官指引,於北面拜立,此為迎神。

之後便由著三階丹陛緩緩步入太廟。

入了太廟,上官麟只一人隨著引官至於祖宗香案前,其餘人等候在一旁。

太廟之外,侍官持有淨鞭威然立於一旁。

此鞭又稱之為響鞭,象徵著整個朝廷的威嚴。

此鞭是由金色絲線編織而成,於鞭梢處塗有蠟脂,有一定的長度。

於甩鞭人而言,則要求每次甩三遍,這三遍發出的響聲都得都一樣,不能有所偏差。

鞭響三聲,全場之下,無不肅穆靜立。

“跪!”

只聽得禮官扯著嗓子一陣吆喝,上官麟由著侍官的攙扶,隨即俯身叩拜跪於祖宗牌位前的金絲絹織的軟墊之上,由著侍官捻了瓣香三支於自己個兒手裡。

“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