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得勝,獨孤虎、徐然、李遠便率軍定取隴西各地,又前來圍困狄道城,欲要殲滅狄道燕軍,盡佔取隴西、金城二郡。

卻說聞人策聞知漢軍又出祁山,便在天水城調兵遣將,會集諸將,商議拒敵之策。

聞人策道:“今賊軍軍勢正旺,欲趁我軍士氣不振之時,攻取雍涼甘隴之地。然有本帥在此鎮守,賊軍如欲攻取甘隴,除非先擒斬本帥。”

眾將皆道:“大都督料敵如神,用兵彷彿孫武、韓信,賊軍雖然大進,必然將敗於都督之手。”

聞人策對眾將道:“賊軍此番進兵,盡出漢中主力,約近十萬人。吾料賊軍兵出祁山,攻天水為假,取隴西、金城乃為真也。且宜移兵隴西郡狄道城,一則救援隴西,二則可在此破賊軍。”

眾將皆愕然,定西將軍張英問道:“賊軍主力皆出祁山大路,必然來取天水,以逼退我軍,此為上策也。都督言其不取天水,而取隴西、金城者,末將實在不明此用兵之法也。”

聞人策道:“賊軍雖然屯駐於祁山大路,然只是佯作攻取天水。去歲我軍挫敗賊軍萬人,賊軍必然以為吾鎮守天水,將難以攻拔。所以退而求其次,轉而取隴西、金城,亦不為失策。隴西、金城兩地吾軍防守薄弱,吾已經令涼州刺史丁弘,派遣軍馬南下馳援禦敵。只是恐賊軍強盛,涼州所派軍馬不能相敵,需得吾再前往相救之。”

張英道:“都督神算,末將拜服。末將願提兵馬,前往隴西相破賊軍。”

聞人策笑道:“張將軍可打本帥旗號,在天水鎮守,賊軍必然不敢輕進。本帥親自率領一支勁旅,前往隴西相救,必能大破賊軍也。”

正商議間,探馬來報,漢軍正在攻打袁布所守祁山西處隘口,袁布將軍不支,請大都督相援救。

聞人策驚道:“賊軍果然用謀,吾未料到其用兵如此之速也。既然已經大舉攻打袁布,袁布必然不能敵。吾如前往救之,必然遭到賊軍主力圍攻。今不可前往救袁布,吾料袁布雖敗,有軍師黃倫在,必然勸其北走隴西,且立即救援隴西。”

於是便傳令,留定西將軍張英,打聞人策鎮西將軍旗號,率二萬餘人守住天水城,令崔英統領五千精騎在前,而自領精兵萬餘人,望隴西郡而來。

途中聞知袁布軍與涼州郝昌軍又為漢軍所敗,連續奔走,欲退向臨洮。聞人策大驚道:“若袁布退往臨洮,將有敗軍之虞。”崔英請前往救之,聞人策道:“不可也,今賊軍有騎兵萬人,如繞道斷袁布軍至臨洮去路,我軍勢必被逼入洮水,今袁布敗局已定,救援已經不及。恐賊軍再奪取狄道城,且前往救援狄道。”遂又率軍向狄道城而來。

袁布、郝昌果然被漢軍

大敗於洮水,率敗兵奔狄道城而守。聞人策聞之,嘆道:“此吾所失算也。”聞報袁布退守狄道,漢軍數萬人正在渡洮水,欲要前來圍困狄道城。

聞人策已經率軍快奔至狄道城,尚有五十里路程,聞知此報,便命軍停止勿進,就地潛伏,待命再進。諸將不解,問為何不前往狄道城?聞人策道:“袁布已經退入狄道城,吾料賊軍必然前來圍困,我正可伏兵於此,趁賊軍來圍狄道城列陣未穩之際,引軍擊之,必然能破賊軍。”眾將拜服,於是聞人策令哨騎前往狄道城,告知其已經引軍埋伏狄道五十里處,只能漢軍前來圍城,便可裡外夾擊。

袁布、郝昌二人,一路潰敗而來,心驚膽戰,兩萬餘眾,還剩一萬餘人,退守狄道城,又聞知漢軍三萬人正渡洮水,欲要進圍狄道,二人心驚膽戰,軍師祭酒黃倫勸道:“將軍勿要驚慌,吾料大都督必然會來救援。”二人將信將疑,不多時,哨騎傳報,大都督已經率兵二萬來救狄道,正伏兵狄道城東面五十里處,只待賊軍前來圍狄道城,便令狄道城燕軍一起內外攻擊。袁布得報大喜,遂與郝昌便整頓軍馬,欲做準備待時攻擊。

獨孤虎率領萬騎,屯紮於洮水之北,見燕軍敗退狄道,便對徐然、李遠道:“狄道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文軍師雖有令,讓我等見機而進。今以吾觀之,狄道城恐難以一時攻取,不如繞過狄道,直接進取金城郡。”

徐然、李遠見燕軍接連敗退,此番已經兵至狄道城下,皆欲攻下狄道城建功。遂對獨孤虎道:“我軍連戰連捷,進兵至此,豈可因狄道城堅固而放棄攻取?此時敵軍挫銳,倉促之間,防守尚未完備,正可一鼓而下。如他日再來,敵軍防守已成,將難以攻取也。”

獨孤虎道:“吾豈畏懼狄道城堅固攻取不下乎?吾所憂者,敵將聞人策善能用兵,今我軍深入敵境,如失之大意,恐遭其所算也。”

徐然道:“聞人策尚率軍在天水與封將軍對陣,縱然其善能用兵,也難有分身之法,待其來救援之時,我已經攻下狄道城矣。”

李遠道:“後將軍此番憂慮,也不無道理。然而熟桃即在手邊,豈能不摘之?吾與徐將軍可率兵趁今夜偷襲,後將軍可率本部騎兵駐紮於此,以為接應。如何?”

獨孤虎見李遠如此說法,尋思即便攻取狄道不下,也可全軍而退。便就答應二將。駐兵洮水,接應二將。

徐然、李遠二軍不知道聞人策已經馳援狄道城,便趁夜殺向狄道城而來,與夜半時分到達狄道城,便圍住攻打。

聞人策已經探知,漢軍二萬人夜間向狄道城開進,隨即命崔英領五千精騎,斷漢軍後路。然後帶領萬餘人馬,速向狄道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