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219章 軍進幷州烽煙舉(第2/2頁)
章節報錯
縱橫道:“吾軍已經會合,燕軍雖然前來,吾不懼也。”遂對劉虛道:“燕將公孫鴻,未有聽過此人。然吾聞歸海衛多次隨公孫霸征戰,此人甚有謀略,今居然輔佐公孫鴻前來相奪幷州,可見公孫霸此番是要與吾誓死一戰。”
劉虛道:“愚弟在荊州潛龍麾下時,聞知公孫鴻乃公孫霸族侄,其人有武勇,善騎射,常領燕軍騎兵,然不知其統軍如何。歸海衛為偽燕司徒,此人有謀,不可小覷。愚弟以為公孫霸以歸海衛為軍師,輔佐公孫鴻來平定幷州,其意下不過是令公孫鴻建功樹立威望耳。然擔憂其非兄長敵手,所以才令歸海衛這等重臣相助。”
縱橫道:“賢弟所見正是。公孫霸對吾有切齒之恨,早就欲除之而後快,只是因為未得其便。今番前來,其意昭然若揭。”
劉虛道:“兄若久居塞外,雖然可自保,卻終非了局。今既然有隙可乘,便可進取,先不問勝敗如何,兄今番進軍只搗晉陽,已經使公孫霸心驚膽戰矣。”
縱橫問道:“以賢弟之見,我軍今番從塞外出兵,襲擾幷州,今已經佔據晉陽,此番可為漢中王相助乎?”
劉虛道:“燕軍速來畏服兄奮威將軍威名,今見兄驟然奪取晉陽,必然震怖。公孫霸雖然遣司徒歸海衛為軍師前來相助復奪回幷州。然以愚弟見之,兄三萬鐵騎駐守晉陽,又有數萬降軍為輔,公孫鴻、歸海衛等將不能奈將軍何。偽燕洛陽又必將抽調司隸兵力,前來相助。兄只需率兵扼守晉陽,便可牽制燕軍十餘萬眾,漢中王得趁此便,可以進兵雍涼矣。兄在待機而進退,可恢復幷州也。”
縱橫喜道:“賢弟高論,愚兄拜服。然吾恐棄守樓煩,若定襄郡、雁門軍等兵馬與花羽會合,從北面而攻我,此將何以應之?”
劉虛道:“幷州諸地,皆敬服兄威名,今見兄與燕軍對陣,多數皆觀望耳,兄若能擊敗公孫鴻,幷州將又歸於兄麾下。兄若不能勝,將退走塞外,幷州又將歸偽燕公孫霸。以愚弟之見,幷州昔日漢朝軍馬並不想與兄為敵,今不過迫於賊勢也。真正與兄
為敵者,不過公孫鴻所部與花羽等人。兄只需破其一軍,便可在幷州立足。”
縱橫又問道:“以賢弟之見,如今當先取公孫鴻?還是取花羽?”
劉虛道:“花羽據樓煩,一時不敢南下晉陽。公孫鴻集合五六萬大軍,又有歸海衛為智囊,其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勢必將引軍攻打晉陽。愚弟以為,先擊公孫鴻軍,如能挫其軍威,則可以警示幷州各地諸軍。”
縱橫道:“如遇公孫鴻等武將,衝鋒陷陣、匹馬相鬥,吾不懼也。只是歸海衛善用軍謀,吾與其對敵,甚為忌憚之。”
劉虛道:“兄勇武絕倫,可以抗衡燕軍勇武之將。愚弟雖然不才,然略通謀略,可以庶竭駑鈍,助兄相戰燕軍。愚弟不敢誇口可以破敵大敗公孫鴻,然尚能助兄立於不敗之地。”
縱橫聞言大喜,遂以劉虛為副將,可以號令三軍,職權僅在自己之下。縱橫聞知燕軍大舉前來,便命令大軍防守晉陽。騎兵兩萬人,皆駐紮城外各處,袁矯所部投降之軍,縱橫收編得一萬人,令其再四面城樓上駐守,餘下者,皆修築防禦工事,運送輜重等。袁矯在晉陽囤積得糧草甚多,可供十萬大軍一年用度。袁矯本是漢朝將領,公孫霸入中原,不得已降公孫霸。今番戰敗降縱橫後,便有意反正漢朝。為取悅縱橫,遂盡獻晉陽城中糧草,以供大軍用度。縱橫大喜,便赦免袁矯等晉陽燕朝官員,令袁矯在城內負責輜重後勤等事項。
燕鎮北將軍公孫鴻率大軍五萬人渡過汾水,進至龍山,距離晉陽城數里之遙。歸海衛見晉陽防守等皆已經齊備,便獻計公孫鴻在此據水靠山紮營。公孫鴻與西河太守唐豹領中軍三萬步騎在中,左翼為上郡太守樂豐,率步騎一萬人,右翼為上黨郡太守魏國,亦領步騎萬人。公孫鴻在中軍樹起鎮北將軍大旗,令軍士鼓譟擂鼓,挑釁晉陽縱橫軍。
縱橫與劉虛在晉陽南城上觀之,見數萬燕軍靠山臨水以品字形紮營,槍刀嚴整,盔甲華麗,旌旗皆玄色,唯有旗上燕字為白色。劉虛指中軍“鎮北將軍公孫”字樣大旗道:“此列陣紮營之法,上將軍之材也。吾料公孫鴻必然不會,乃是歸海衛所教之也。”
縱橫亦嘆道:“此中軍人馬,軍容甚為華麗雍容,幷州各地軍馬,皆無此等軍容氣象也。必然是偽燕朝中人馬,今此列陣紮營之形勢,吾亦不及也。”
劉虛道:“燕軍初來,紮營穩固,其勢正盛,今擂鼓挑戰,我軍且宜稍避其鋒芒,待一二日後,其軍將氣衰,必然前來攻城,我則可以出戰擊之。”
縱橫道:“善。”於是傳令全軍,不理睬燕軍,堅壁不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