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華夏領群英 第213章 多方籌措方克敵(第1/2頁)
章節報錯
領英率軍從天水撤退至祁山大營駐紮,又派軍收取隴西郡。於是涼州武都、隴西二郡,皆又在建夏手中。除蔣道在狄道駐兵二萬以外,領英又命徐然、洪超等率兵進駐隴西郡襄武、氐道等處,獨孤虎率領萬騎精兵返回,仍與大軍屯紮於祁山大營。暫時休軍,以為再做進取之計。
各處安排停當,領英在祁山大營召集文雄、封傳車等商議軍務。領英道:“今吾軍奪取了狄道,據有隴西,可以此為進取甘隴之根據。聞人策長於防守,吾觀其在天水、漢陽郡部署重兵,皆得兵法防守要略,令吾軍一時無隙可乘。權且休軍相持,待形勢有變,再作進取罷。”
文雄道:“潛龍軍師與聞人策交手第一回合,便奪取狄道,令雄甚為欽羨。然以雄觀之,今我軍佔有主動優勢,聞人策聚兵防守,軍師何不趁此再進?我軍仍可建功也。”
封傳車也道:“文軍師所言甚是,我軍兵力在燕軍之上,今又奪取隴西,正可以再進也,雖然不能奪取雍涼,然亦能有所斬獲。”
領英笑道:“諸君智勇之士,形勢皆明見也。吾亦知此時再進亦可有功,然漢中軍力不過十萬,後續乏力。若長驅大進,燕軍勢必齊來,恐公孫霸又將親至,吾軍又將無功而返。今聞人策善能防守,吾軍若要奪取甘隴,勢必與其激戰,殺人一萬,自損八千,即便能勝得聞人策,恐吾也折損甚眾。故取下隴西,就可暫時休兵。吾當奏請漢中王,且待益州發援兵前來,再令西域班錯、幷州奮威將軍等出兵襲擾偽燕邊境,待其應付不暇之時,吾再大舉進兵,可取雍涼也。”
文雄敬服其論道:“潛龍軍師機謀深遠,雄等之能看到一時。軍師智慧,非雄等所能及也。”於是便遵領英之命。領英命文雄、封傳車等率大軍駐紮祁山,守隴西,自己帶領邊班等護衛軍數百人回南鄭,與建夏商議後續軍務。
卻說漢中王世子劉政,字治夏,現已28歲,自隨父入漢中,多在建夏左右,性溫良恭謹,不喜兵戈之事,喜好治國之策。入漢中,娶漢中太守李昂幼女李蘇為妻,後建夏又與揚州車安聯姻,為其娶揚州車安之女車嫣,李昂之女謙讓,請讓世子夫子之位於車嫣,自居世子妃之位。建夏見之,深為讚歎李蘇賢德。
劉治夏年二十五,請命建夏欲出任地方,建夏便命其以漢中王世子身份領益州刺史部軍政事物,入益州都董益州。劉政到益州,治成都,禮賢下士,尊崇蜀中舊臣。蜀郡太守向宗、益州長史譙常、別駕張權,以及李整等人,皆先後歸服,川人皆稱讚世子仁德。
益州刺史胡榮,已經不問世事多年,退居蜀郡府中潛心研究經學,與川中學者荀莊頗有往來,荀莊此
事已經七十餘歲,居於梓潼,年紀高邁,不能遠行,胡榮欲要請教學問,便從蜀郡親自去梓潼,以師禮事荀莊。
劉政入益州,與蜀中諸臣豪強家族等一一見過,皆撫慰籠絡。安頓停當之後,便前往拜見胡榮,胡榮仍然虛領益州刺史,劉政見胡榮,問禮甚恭。胡榮迎入府中,謝劉政道:“老夫已經不問世事久矣,今幸得世子親至下問,不甚榮光。漢中王今身體可還康健否?”
劉政道:“刺史對漢中王,有讓國之大功,政豈能不銘記在心?吾父漢中王在南鄭,雖然年已花甲,雙鬢染霜,然身體還幸得硬朗。”
胡榮道:“吾今老矣,沉浸學問,無意於名利,今世子既然蔽臨統管益州,就請領益州刺史,老夫不在其位,早應該去其號。”
劉政拱手辭讓道:“吾父有言,益州刺史之號,將讓君受之終身。政雖然前來,未有敢以此相奪也。”
胡榮讓之再三,劉政誓死不從,道:“刺史如要堅持,將陷政於不義,川中之民,如何看待政?刺史若欲強讓之,政將逃離益州矣。”
胡榮遂作罷,繼續虛領益州刺史之號,嘆道:“劉氏以仁慈厚德得天下,傳世長久,今漢中王父子,皆具此仁德之心,天下將終能歸之也。”
劉政又親自前往梓潼,以晚輩之禮拜見荀莊,贈送其几杖,親自攙扶荀莊下堂,尊稱為大師,對荀莊道:“吾師潛龍,曾師從大師門下,今大師既為吾祖師也。晚輩當以大禮行之。”言罷,就要對荀莊行跪拜之禮。
荀莊急忙制止,道:“世子雖為晚輩,乃人主也,老朽雖然年長,亦人臣也。世子不可亂其禮法,令老朽惶恐無地。”
劉政道:“吾師潛龍,為吾父漢中王之臣,吾父仍令吾拜之。今大師曾為潛龍之師,晚輩焉敢不拜之?是為尊長敬賢之禮也。”
荀莊不得已,只得受了劉政一拜。又觀其舉止斯文,言行恭良,年紀雖輕,然明君風範氣度,已經暗露。
荀莊嘆道:“老朽年將八十,一深閱人不可謂不少。老朽略通相人之法,今觀世子,乃治世明君之象也。世子在亂世之中不能有為,然必將建千秋功業於治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