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不聽部下之勸,仍然擁兵抗命。見荊州差人前來檢看軍馬,元明便對來人道:“吾之軍馬,乃吾所管轄,安得用荊州來檢看乎?大漢前有詔令,讓我等自治,荊州莫不是管得太寬了嗎?”拒絕荊州來人檢看軍馬。

劉虛數次遣人招撫告誡,見元明充耳不聞,今又公然拒絕荊州檢看其軍馬,反行已露,劉虛已近得朝廷詔令,可以見機便宜行事。當下便決定準備征討元明。

劉虛尋思,五溪蠻前首領長子搜招在荊州,元明作亂篡奪其位,其部眾多有被迫要挾裹之眾。今若扶立搜招,便可收得五溪蠻人心,瓦解分化元明,然後再用兵,便能順利平定收復五溪蠻了。

於是便請來搜招,對其道:“公子在荊州有多少年了?”

搜招悲傷道:“鄙人自失位來到江陵,今已經第7年了。客居他處,寄人籬下,憂心如焚,無一日能睡得安穩。”

劉虛便道:“今元明篡逆奪取公子之位,據五溪之眾,欲要反叛作亂。朝廷已經詔命我前往討之。吾今有一策,可使公子復位,不知公子心下是如何主意呢?”

搜招聞言,便離座下拜道:“鄙人無日不夜不思念故國。今若得使君相助能夠復位,鄙人願意率五溪之眾,歸服聽命於使君,永作大漢之藩屬。”

劉虛急忙扶起搜招,對其道:“元明初次作亂之時,朝廷因為一時無暇顧及,所以才讓他成了氣候。但今日元明公然抗命,又在武陵郡內擴充兵馬,聞知有近十萬之眾,此舉當為大忌,漢朝自然不能坐視。今大漢已經決定征討元明,天兵一至,其必然敗亡,但五溪之眾,又有何罪?受其脅迫,吾不忍令其遭此等滅亡之禍,所以才與公子相商量。用公子名義,招降五溪民眾,分化瓦解元明,然後吾再揮師擊之,元明便彈指可定。今日就請公子遙領五溪長,吾再上奏朝廷,敕命公子為五溪將軍。”

搜招感激涕零,再拜謝劉虛道:“使君此番相助,令鄙人猶如扒開雲霧見青天也。若能返國即位,此恩當結草銜環,沒齒不忘!”

靖治7年秋,劉虛便又上表朝廷,請敕封搜招為五溪長,五溪將軍。

朝廷從劉虛之請,於是搜招在荊州江陵領五溪將軍號,並五溪之長,佈告天下。訊息傳道武陵郡,昔日五溪之民,見漢朝敕封搜招而不敕封元明,議論紛紛,於是五溪蠻皆人心動搖,搜招原來部眾,皆欲要迎回搜招而廢元明。

元明聞知,大怒道:“這不是逼著我反叛嗎?我今造反,便有名了。”當即便帥麾下之軍割據武陵郡,公然反叛,隨即發軍攻陷武陵郡數個城池,並將武林郡郡守包圍在臨沅城。

劉虛聞知元明反,立刻調遣荊州軍馬,令南郡將軍石苞、闞修二將率兵二萬,前去武陵郡救援臨沅城,命江夏將軍寇遁率兵一萬去進攻五溪。令長沙國守將吳坤率軍數千攻襲元明後方。

元明聞知荊州軍馬前來,便分遣麾下各自來迎敵,自率主力攻打臨沅城,臨沅城因為有所準備,城池守備甚為堅固。元明雖然率軍攻打數日,卻不能拔,於是元明命後軍呼叫攻城雲梯戰車來。

然而漢軍有所準備,軍馬都屯駐在武陵郡內,只要元明舉事,便聞風而動,數日之間,荊州軍數萬進入五溪境內,並沿途傳朝廷詔令,勸其歸順,勿要從賊,於是武陵郡內五溪蠻,有一半歸順。

寇遁便沒有有費多大力氣,就佔領了五溪中的三溪,招降得數萬之眾,唯有雄溪和沅溪,尚還在元明手中。

元明正在攻打臨沅,見漢軍兩萬兵馬來救,於是分兵兩萬以拒之,拒戰數日,忽然聞知五溪中三溪皆被荊州軍攻戰,蠻眾多降,元明大驚都:“如五溪被佔,我軍皆降漢,則吾此番舉事便敗矣!”

於是便決定撤兵,回援五溪,正準備命麾下回撤,留心防漢軍追擊,忽然見東邊一彪軍馬至,劉虛親自領數千騎兵來助戰,劉虛後面一馬上一人,正是搜招。

劉虛與搜招引軍至,遂紮營陣前,搜招出于軍前,對元明麾下軍士大呼道:“你等皆吾父舊部,今為何從賊反叛漢朝,為逆賊賣命呢?大漢有令,敕封吾為五溪長五溪將軍,共誅叛賊,今若歸誠大漢,擒賊建功,非但不治罪,還當重賞!”

元明麾下軍將見搜招前來,且又有荊州刺史劉虛所率漢軍為保護,都知道跟著元明造反將會失敗,今聽搜招這麼一說,便都無戰心,已經有將士反正歸誠荊州軍了。

元明見之大怒,便喝令誰敢出降,便立即斬殺。令麾下精銳數千人,前去將劉虛與搜招首級取來。

元明麾下部眾,本就多為脅迫而來,今見元明此令,知道其即將滅亡,軍中一將領登高一呼,軍士便譁變,約莫有一半人馬,都逃離戰場,或向漢軍來投誠。

而其令進攻劉虛與搜招的軍馬,見漢軍兩邊護衛甚眾,槍刀森嚴,不敢前去攻擊。元明見之大怒,親自揮刀出馬,引軍來攻。

劉虛令旗一招,漢軍數萬兵馬齊出,截住元明廝殺,混戰一番,元明不能敵,遂領軍逃走。其麾下五萬餘軍,大半皆反正歸降,又有數千人逃走,元明所部殘餘,不過還有數千人。

劉虛命石苞引軍追擊,石苞追至零陽,元明殘眾又為五溪蠻之軍截擊,元明大勢已去,被部下小卒所斬殺,送首級於荊州軍。

元明已經伏誅,餘眾皆降。劉虛令將元明首級,傳示五溪諸蠻,諸蠻皆心下震動,便都歸服。劉虛便護衛著搜招入五溪,招撫其眾,安定秩序。搜招以五溪將軍領五溪蠻之長官,將附從元明謀反的首惡數人皆誅殺,餘者赦罪不問。傳漢朝詔令,率領五溪歸順大漢,向荊州刺史劉虛遞交境內冊籍。

劉虛便代朝廷收納,命搜招治理五溪,又命闞修在此駐軍五千人,以防有人再度反對搜招而舉事。完畢,劉虛率軍回荊州,具表將平定元明叛亂之情上奏朝廷。

元明自舉事,不過月餘,便被劉虛火速平定,自此五溪蠻便誠心歸服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