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李建大敗慕容烈(第2/2頁)
章節報錯
慕容烈見之心驚道:“此是敦煌李建軍馬,李建居然能深入此地,實在出乎吾意料之外。”
李建在中軍大旗之下,已經遠遠看見慕容烈前來觀看了,於是在山上大呼道:“慕容烈,你出天山容易,但是今番要回天山,恐怕就難了。何不率軍歸降大漢?尚可見用!”
慕容烈聞言大怒,大罵李建道:“原來是你這匹夫使的詭計!匹夫不敢與吾相戰,見吾旗號,望風而逃,今安敢如此!”於是令軍來搶山,將李建擒下。
數千鮮卑軍便棄馬登山,李建令旗招展,只見山上所部署數千弓弩手,一齊現身,紛紛放箭。將鮮卑人馬射退。
慕容烈不勝憤怒,於是又令數千騎兵前來衝漢軍當道軍陣,然而漢軍已近在路上挖了數道陷坑,鮮卑軍馬衝至,皆跌入陷坑之中,仍然不能過去。
慕容烈便收住軍馬,傳令勿要慌亂,準備再度掩護軍馬攻擊,便命弓弩手為掩護,令軍前去填埋陷坑。漢軍也以弓弩相射,兩軍便在此相持,費了半日,鮮卑軍才填了數個陷坑。
慕容烈不禁心下焦急,便再度組織兵馬前來填陷坑,以藤牌抵禦漢軍箭弩,即將攻近漢軍軍陣了,忽然後方人馬忽然喧譁大亂,慕容烈急忙問發生了何事?哨探來報,說漢軍追兵已經追至,同後軍交戰了,人馬踏動,所以紛亂。
慕容烈聞報更加驚懼,見漢軍前有阻截,後有追兵,如不奮力衝出奪路,恐被漢軍大敗。於是便令麾下重灌騎兵千餘人,速攻擊前方攔路漢軍,自率萬餘軍隨後而進,令後軍休要慌亂,先抵禦漢軍追兵。
鮮卑胡人鐵騎甚是厲害,漢軍箭矢如雨,其竟然不顧,徑直來衝漢軍軍陣,慕容烈已經令軍填完了陷坑,也率萬餘中軍隨後而來,竟然將漢軍軍陣衝破,遂奪路逃走。
李建在山上看見,嘆道:“鮮卑鐵騎,果然是甲於天下,陷入此等絕境,居然也能破圍衝出。”李建已經命麾下數千弓弩手將箭矢射盡了,還是未能阻止主慕容烈逃出。
慕容烈引得萬餘軍馬逃出天山道口,馳向草原而去。然其後部五千騎兵,卻被漢軍數萬軍隊圍定,不能走脫,全部殲滅。
李建設伏,大破鮮卑慕容烈人馬,漢軍斬首數千,俘獲兩千餘人,奪取其戰馬六千餘匹,並許多軍資器械。加上前面所殺傷鮮卑軍,此戰鮮卑軍損失達七千餘騎,而漢軍折損不過兩千人。
慕容烈折兵七千,逃出天山,鮮卑兵心驚膽戰,慕容烈痛哭流涕道:“此番中漢軍詭計,損我戰騎七千,吾領軍以來,尚未有此大挫也!”於是將軍馬駐紮在草原之上,自己馳往單于廷,向可汗慕容虎請罪,慕容虎見慕容烈西征多有戰功,不忍責罰,於是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也。今雖然一時之敗,卻不損我鮮卑根基,你無需太在意。以後將功贖罪便可。”仍然讓其領兵,駐紮西邊草原。
慕容烈自此番敗後,便再也不敢輕易領軍來犯西域,於是西域又保得數年之安。
李建大破鮮卑胡騎,斬獲頗豐,見慕容烈遠遁,便班師回到西域海頭城,班鴦率眾出城相迎,對李建行禮稱賀道:“叔父果然算無遺策,一戰破敵!侄兒鎮守西域,便有倚仗了。想叔父此番破敵,鮮卑震動,必不敢在南下窺伺了。”
李建道:“此戰還是賴眾將士努力。班長史西域軍功勞為大,吾不過是湊巧成功而已。”
郭伏道:“此番能夠大敗鮮卑,驅除慕容烈,成就此功者,當在李使君之謀。如吾李使君英明策略,西域縱有五萬兵馬,也不能奈何慕容虎。使君此番之功,當為首,此言乃下官等肺腑之言。”
李催山也稱道讚歎李建此番用兵謀略,李建便一一謝過,彼此謙讓一番,於是入城,班鴦在城中大設宴席,犒賞三軍。
席間,班鴛問李建道:“西域各處軍事部署,還請見教於叔父。”
李建尋思,班鴦此戰中表現出色,殺敵斬獲最多,且為人又正好與班鷙相反,可令其駐守樓蘭。李催山老成穩重,領兵有法,可以統帥總領西域軍事。郭伏亦有謀略,又能治理民政,可為班鴦之輔弼。於是便將這幾人之長細細剖析,讓班鴛重用此三人,西域便可穩定。
班鴛都從之,便將此戰中所繳獲鮮卑馬匹軍資器械等,都贈與李建,李建在敦煌正缺戰馬,便都收下了。此戰中所俘獲兩千鮮卑軍,班鴛聽從李催山、郭伏之建議,擇其一半編入西域軍中,另一半用作軍中徭役。
班鴛又厚謝酒泉將軍胡滅,饋贈甚厚,並代其謝過酒泉郡守胡晃。
李建與胡晃班師回涼州,班鴛又親自送至玉門關,置酒踐行,於是三郡長官聯合,情好日密,共同抵禦北胡,慕容虎聞知而心下忌憚,便勒令麾下軍馬,不可侵犯騷擾西域與涼州邊境。
班鴛與李建聯手,大敗慕容烈於天山道,驅除鮮卑軍於境上,西域各部聞知,皆紛紛畏服,於是有異心者,皆不敢再心懷不軌。而班鴛威望,也隨之建立,西域各部諸將,都心服班鴛,認為其雖然儒弱,然而卻是心懷韜略之英主。
西域長史府局面已經穩定,班鴛便具表,將其父班錯新喪,自己繼領西域長史,又與敦煌郡守李建聯手破鮮卑兵之事報知朝廷,並一再言明李建、胡晃二人相助之功。
表到朝廷,天子覽表,嘆道:“班長史忠心效力於大漢,數十間見矢志不渝,贈送先帝明月寶馬,今明月寶馬仍然健在,而班長史卻駕鶴西去了,令人傷感。”感嘆其相助大漢之勳勞,便下詔追諡班錯為太保。見班鴛果然不負朝廷之望,彈定內亂,又破胡騎,安定西域,天子甚喜,道:“班長史雖然不再了,然後繼有人。”遂下詔,授班鴛為鎮西將軍號,統帥西域軍馬人民,管轄治理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