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英雄遲暮驚夢時(第1/2頁)
章節報錯
縱橫接到朝廷諭令,便遣幽州官員前至高句麗國國內城,並駐守東部都尉漢軍,嚴密監視高句麗,若其有不軌逾分之舉動,立即報知。
而修魚子也知道漢朝監視之下,不可越過雷池,於是便對李發設謀道:“且以恭順姿態事漢,再退回所侵諸國土地,以財貨安撫其心,大王便可安心治國了。”
李發從其言,便退回前番所佔烏桓觸、扶余等國土地,又贈其財寶,再遣使又向漢軍謝前番之罪,言辭甚為卑躬,於是東胡諸夷便又相安,關係改善。縱橫便代漢朝赦免高句麗,以言相撫慰。
如此又年餘,高句麗安分守己,將多出額定之軍,仿效漢朝用來屯墾,只專心治理國政,發展本國經濟,漢朝監視遂放鬆。
兩年之後,修魚子便又對李發道:“大王國內糧草繼續甚多,又廣有錢糧,便可暗中整頓軍馬,以為武備。”
高句麗國本有常備兵三萬人,李發即位後,又擴充至五萬人,後因為避免漢朝懷疑,便將其中兩萬人屯墾,仍只有三萬常備兵馬。今見漢朝監視放鬆,遂又暗中擴充軍馬,名義上都用為屯墾,卻暗中訓練之。兩年中所積累糧草軍械,足以供應十萬軍隊之用度了。
高句麗又數次籠絡東胡諸國,時常贈以錢糧財貨。東胡諸國,以高句麗國家土地最為肥沃,且多能產稻米麥黍,又連年收成豐饒,而扶余、獩貘、烏桓觸等國,卻是苦寒之地佔多,民多以遊牧為生,數年得高句麗國之恩惠,於是又偏向高句麗,而逐漸暗地背離漢朝。
修魚子趁此建議李發,可以合縱遼東諸國,聯合對抗漢朝。李發便令修魚子親自前往諸國遊說,曉以利弊,又以財貨糧帛相誘惑,逐漸說的諸國心從。
遼東諸國尚畏懼大漢,不敢公然行此事,修魚子便說道:“此番聯合,不過互為自保而已,並非叛漢,即便漢朝知曉,也不會相為難諸君。”遼東諸胡為其言所惑,便都聽從。
修魚子為打探幽州實情,於是便裝扮成雲遊道士,親身潛往冀州薊城,滯留數日,只探得些無關緊要的情報。正欲要遣回高句麗,又聽聞城中百姓說太師將要在秋收之後舉行祭祀社稷山川穀神典禮,於是便等至秋收典禮舉辦,隨百姓前往觀看,見縱橫騎馬而來,望場中而去,幽州官員隨從跟隨其後。
縱橫來到,薊城百姓皆歡呼鼓掌,夾道歡迎,喧囂聲傳於數里之外,縱橫在馬上示意,修魚子也擠在人群之中,得以近前觀看得縱橫細緻。
修魚子見縱橫鬚髮已經斑白,然而卻英風宛在,騎高頭駿馬,仍然十分雄壯,不怒自威,修魚子不禁讚歎道:”真乃當世名將也!名不虛傳。”
又細觀縱橫面相氣色,仍然紅潤如壯年,
精神抖擻,威武不凡,修魚子善能望氣,見縱橫如此氣色,便心中暗自道:“年老反而氣盛,此氣色不吉也。”心中暗喜。
修魚子便又向薊城百姓打探:“太師今年春秋幾何?”內中有知曉者回答:“太師當年平定扶余之時,時年不過三十二,今又二十五年過去,以此推算,太師今年已經五十七歲,春秋正鼎盛。”
修魚子聞言暗喜,遂遣回高句麗,又以陰陽奇門遁甲等術測算,推演測算完畢,大喜道:“依照吾所推算,王騰壽命歲數當不過一花甲,今都五十七歲了,三年之內,其必然死矣。”
於是便將此情報告上奏給高句麗國主李發,李發驚問道:“王騰雖然漸老,然身體康健,如何兩三年之內便能死呢?”
修魚子道:“人之壽命,皆有定數,臣以時辰地勢奇門遁甲等推演預測王騰,才得出此論。且臣用遁甲之法預測,多半會有驗證。主公且待之,坐觀王騰之亡也!”
李發仍然將信將疑。修魚子又奏道:“臣剛潛行幽州,探得實情,幽州雖然駐有漢朝重兵,然此時都疏於戒備,主公若再明年春節合縱東胡諸國,必能成功。”
李發道:“甚善,本王已經久有此意,既然國師言時機已到,便可於明年開春施行之!今且預先準備。”
靖治六年春,修魚子望幽州之氣,見天道有變,將星將墜,於是密奏高句麗國主李發道:“臣能望氣,今見幽州方位,將星不穩,去歲又觀王騰氣色異常,臣猜度王騰今歲必應此劫。王騰威震遼東三十餘年,氣數將盡。現已經勢成強弩之末,不足為主公所懼,今北胡國已經建立,大王便可傳令遼東諸國,合縱為一,以成王霸之業。”
李發道:“善。”於是便遣使前往東胡諸國,告知合縱為一之事,請諸國首領國君皆來高句麗國內城與會。
諸胡首領不敢不從,皆前來國內城聚齊,李發設酒款待,宴飲兩日後,李發便對諸國首領道:“遼東向來為我等世代所居住之地,漢卻倚仗其強,凌駕於我上,令我等為其藩屬!今本王欲聯合諸君,仿效中國合縱之法,以聯合自保,不受漢之挾制也。諸君意下如何?”
眾首領聞之,皆面露為難之色,李發便道:“本王今為遼東大局計劃,才首倡合縱大事!諸君如不團結合力,則將終為漢之藩屬。本王欲令諸君據國稱王,諸君為何有為難之色?若不從之,本王國內已經準備精兵十萬,將效仿北胡國之事,強行合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