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息兵掩武饒經濟(第2/2頁)
章節報錯
太子知道端木興之能,即位後便以端木興領冀州,冀州商業便年年興旺,冀州之民,大多也生活小康,不僅冀州如此,還帶動青州、兗州、司隸境內的工商經濟。
益州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又有都江堰水利,所以素來富饒。且受兵戈戰爭較小,蜀地又多產桑麻,其特產蜀錦早就名聞遐邇,華漢建立,便以蜀錦為貢品。
蜀郡太守向宗任益州刺史,益州本地豪強張氏、譙氏、李氏等,雖然不長於領兵,卻是治理民政能手,此時又都各自得朝廷見用,才能得以展現,於是益州經濟豐饒,可比肩與中原冀州、豫州,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荊、揚亦是南方大州,揚州素來是魚米之鄉,又產絲綢,車氏經營揚州數十年,也是天下富饒的大州。揚州刺史車安因為率揚州歸服華武帝,助漢有功,仍被授以為揚州刺史實職。因為車安之女為太子妃,華武帝又授車安大司馬,車安力辭,只領鎮東大將軍號。車安曾朝覲華武帝於長安,與皇室關係密切親近。孝正皇帝即位以後,車安之女車嫣被立為皇后,車安又是國舅,遂將衛將軍號給與車安。
荊州經濟稍微次於揚、益等州,然也不為差。荊州高氏失去權柄之後,潛龍丞相曾坐鎮荊州,治理數年,比高氏時候更為豐饒,然因為荊州與偽燕用兵數年,賦稅消耗過大,所以華漢定天下之後,荊州經濟不如益州、揚州。
諸葛笑峰曾領荊州刺史,但並未有治理荊州民政。諸葛笑峰歿後,朝廷遂以宗室、伏波將軍,前將軍劉虛領荊州刺史。劉虛亦有文韜武略,又能用人,坐鎮荊州,擢用善理民政之官員,於是荊州也漸漸恢復繁榮。
青州、兗州為山東齊魯故地,人煙稠密,戶口眾多,然而屢遭兵戈,戰後一片荒涼破敗,數度大戰之後,白骨露於夜,百里無雞鳴,盜賊大起,人民流離。這便是華漢建立之初,青州、兗州二州遭到兵戈之禍的地方景象。
華武帝麾下副軍士趙山,字雲峰,山東青州人,通兵法,知民政,早年曾有志於治理天下州郡,成就一代文臣。但逢諸王叛亂、四海沸騰之時,於是趙山投筆從戎,以軍師謀士而先後輔助周崇、伍文忠、封章等大員,後來隨封章之子封驛投歸華武帝於西城,屢次設計畫謀,貢獻智囊。立下特殊功勳,華漢建立,本欲授趙山三公職位,趙山謙讓,只願領一州刺史職位,治理一州之民政,以成早年心中之夙願。
朝廷於是授以趙山為青州刺史,趙山至青州,先安定秩序,招撫流民,剿滅匪盜,年餘,青州局勢穩定,人民得以安生立業。趙山又以青州之軍與民屯墾,修築水利,兩年之後便能自己養軍,又多出賦稅,以供朝廷平定遼東之用。
趙山治理青州數年,青州經濟迅速恢復,人口也逐漸興旺,兗州亦然,於是臨淄、昌邑等城,又逐漸繁榮。
昌武四年,青州刺史趙山又代伍玄為徐州牧,轉而治理徐州。
趙山乃大漢良吏,所到任之處,不數年便繁榮,徐州叛亂已經平定,豪強勢力剷除,趙山治理徐州數年,徐州亦成為賦稅之地。
豫州、司州自然不用說,中原腹地,為朝廷糧秣來源之所。車靖任豫州牧,司徒文雄兼領司隸校尉,二地民政皆讓大司農司馬磊主持治理,數年便效果顯著,朝廷賦稅之半,皆出自中原。
唯有涼州、幷州、幽州三州地處邊疆,駐有軍馬數十萬,本州賦稅只能供應部分,所以此三州軍馬所用養兵費用,皆大多出自朝廷。
但是三州地處邊疆,多產馬匹牛羊,河套、北地等處,歷來為漢朝養馬之地。華漢立國之後,又特定將塞上河套地區,朔方雲中地區,幽州遼西等地指定為大漢養馬之地,派遣官員前往管理。漢軍所用馬匹,皆產自三處。
西域長史府也在漢朝管轄之下,華漢授西域長史班錯為徵西大將軍,管理西域等部。班錯也養馬,每年向漢朝進貢西域良馬,供漢朝皇室王侯貴族之用。
而交州是十三州中最小的一個州,地處偏遠,且人口只有數十萬,遠離朝廷,又地接西南夷、南蠻等國,中原朝廷素來鞭長莫及,只是令地方自治而已。
交州刺史趙安國領交州數十年,于靖治初年病卒,朝廷於是以左將軍楚月出任交州刺史,楚月本是交州人氏,相助華漢征戰四方,立有大功,為一代名將,且正當盛壯之年,朝廷便以楚月出任交州刺史,以威懾彈壓南蠻。
楚月在交州,趁局勢安定,便也令軍事屯墾,組織漁獵,鼓勵海上貿易,交州經濟也得到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