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又見北胡慕容強(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單于也彪悍善戰,於是舞刀向前,只取慕容虎,慕容虎舉刀迎戰。大單于刀法熟練,招式迅猛凌厲,慕容虎熊虎之將,力大如牛,手中鋼刀使得呼呼風響。二人相戰十餘合,不分勝負。
兩邊軍士,皆齊聲喝彩。於是二人又奔來廝殺,再戰三十餘合,仍然不分勝負。
大單于見慕容虎力大,又能持久,恐再戰自己將處於下風。於是賣個破綻,佯敗拍馬轉身而去,慕容虎便提刀追來,只想斬殺大單于,大單于精通騎射,見慕容虎追來,遂在馬下俯身,騰出一隻手來,就單手將弓箭搭在足上回身射之,此射技近乎神射,非一般人能夠做到。慕容虎不及提防,驀然見箭到,立即偏過頭去躲避,卻仍然被射中左肩,辛虧力道不強,慕容虎雖然中箭
,卻沒有跌下馬來。
鮮卑軍見之,於是齊來救慕容虎,大單于正欲要回身殺慕容虎之時,對面軍陣便向大單于射箭來,大單于揮刀拔落羽箭,慕容虎趁機逃回本陣。
慕容虎中箭,遂大怒,回陣拔出箭頭,舉刀大呼,命全軍攻擊。於是五萬鮮卑軍,如潮水般湧來。
大單于也令軍迎戰,無奈鮮卑軍多,寡不敵眾,三萬人馬,與鮮卑軍五萬騎相戰數個時辰,不能敵,傷亡近萬,大單于連忙率餘眾殺出,奪路向西北大漠深處而走。
慕容虎戰敗大單于,大單于率殘部逃遁大漠深處,於是慕容虎盡收其部眾人口,馬匹牛羊無數。將其人口部眾皆編入鮮卑,用作奴僕奴隸,就跟匈奴以前相待鮮卑人一樣。
匈奴大單于失去人口部眾,馬匹牛羊,氈帳也被奪取。不能在大漠立足,於是便投奔休屠王。
休屠王與鮮卑正為敵,便接納大單于,合併其眾,大單于遂讓單于號給休屠王。
慕容虎已經攻滅吞併匈奴大單于部,又收服日逐王、谷蠡王部,勢力大增,便取代匈奴,雄踞大漠,成為北胡最強之國,人口部眾近百萬,有控弦之士近二十萬,馬匹牛羊無可勝計。
後兩年,鮮卑慕容氏再發兵攻戰休屠王於休屠山,休屠王大單于軍敗,遂率殘部歸漢,投奔涼州刺史顏芝,朝廷命顏芝接納,妥善安置。
慕容虎遂並休屠王之地,又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鮮卑慕容氏鷹揚大漠,收服擊敗匈奴,混一草原各部,遂代匈奴而成為北胡霸主,對漢朝開始形成威脅。幷州刺史封驛、涼州刺史顏芝皆上書朝廷,言北胡強盛,當對漢不利,朝廷當以策制之。
漢正帝正欲要重現文景之盛事、光武之中興,而此事業功還未至半,見此情形,心中猶豫不決,便召群臣商議對策。
大司馬陳功以為,北胡強盛,則必將南犯,有如當年匈奴。此時大漢應該先發制人,發兵征討,以遏制其勢,防患於未然。
司徒、領司隸校尉文雄、御史大夫劉察認為,大漢正在治理民政、富饒經濟,若一旦大舉發兵征伐北胡,則勢必中斷興漢之偉業。前朝有武帝為例,武帝出兵征討匈奴,前後用兵數十年,將文景兩朝所積國力幾乎消耗殆盡,雖然武威強於天下,而大漢億兆黎民百姓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孝正皇帝畢竟是仁慈愛民之君,反感好大喜功之事,心中便偏向文雄、劉察二人之言。大臣爭論良久,皇帝最後請潛龍丞相決之,潛龍丞相考慮良久,也不願讓孝正皇帝中興大漢偉業功敗垂成,遂奏道:“鮮卑慕容氏取代匈奴,有當年匈奴強盛之象,但此時尚不足為懼。陛下中興大漢之業,與此想比,當更為重要。臣以為陛
下先暫且隱忍之,再行韜晦之略,不出十年,文景盛世便可再現,大漢將再度強盛,那時國富民強,賦稅豐足。百萬王師,只需陛下一紙詔令,數月便可得,又何懼北胡之強呢?”
孝正皇帝聞言,意遂決,便仍然採取韜晦之策,只是詔令幷州、涼州防範鮮卑,只要其不南犯,便可和平共處之。以便大漢得有承平局面,發展富饒經濟,富國強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