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治6年底,縱橫病卒,華漢開國五虎上將,還剩下陳功、封驛二人。

偽燕公孫霸麾下有遼東三甲、遼東六勇等猛將,建夏在稱漢中王時候,曾仿效昭烈帝當年拜將舊例,敕封麾下四位大將為四方將軍。即前將軍陳功、左將軍封驛、右將軍武策、後將軍獨孤虎。

此四位將領,都是當世一流戰將,勇武過人。此時縱橫尚在西河駐守,還未有歸服漢中王麾下。

後來縱橫退據塞上,遣人持書信表示願意歸誠漢中王,漢中王因為縱橫聲望,自己一時尚沒有合適官職可給,於是奉縱橫為幷州刺史。直到漢中王進入長安,縱橫攻略幷州,入長安朝覲,才授給縱橫徵北大將軍銜位。

華漢開國,即敕封縱橫為驃騎將軍,位僅在大將軍陳功之後,於是縱橫便與大將軍陳功、車騎將軍封驛、衛將軍武策、鎮國大將軍獨孤虎為華漢五虎上將。

昌武四年,衛將軍武策在徐州平叛,不幸觸發舊傷,遂不治而亡。

武策字兼武,上庸郡武陵人,早年失身為盜賊,為華武帝在西城時候所招降,勇武逸群,且極為忠心,在守衛西城、平定偽燕過程中立下赫赫功勳,華漢開國之後,又奉命駐守徐州。然遭遇不測,徐州叛亂未平,便身先死。被華漢追封為烈侯。

獨孤虎字雲起,幷州雁門馬邑人,是最早跟隨華武帝將領,華武帝還是在太子時候,巡視至雁門,就將獨孤虎引為親信。獨孤虎亦武藝高強,忠勇無雙,跟隨華武帝身邊達三十餘年,勞苦功高,華漢建國,便以獨孤虎領軍屯駐涼州姑臧,輔助涼州刺史顏芝。

後來華武帝崩,獨孤虎欲要前來長安奔喪,卻因為沒有詔命而作罷,自華武帝駕崩後,獨孤虎也心情鬱鬱寡歡,于靖治四年已經在姑臧病逝,年五十七歲。

朝廷為其治喪,追贈獨孤虎為忠侯,封蔭其妻子宗族,亦是一時榮耀。

大將軍陳功,字章武,前漢朝青州刺史陳德之子,早年便有勇武,名冠山東。守衛漢朝而與偽燕公孫霸相戰,其父戰死臨淄,章武率眾又轉戰徐州,宛城等地,後來歸服西城侯劉建夏,便成為建夏麾下第一大將。

章武名聲與縱橫相仿,率軍為漢中王鎮守荊州,抵禦偽燕大軍數年,偽燕不能前進一步。一時間天下有”南章武、北縱橫”之美譽。

章武又節制統帥十餘萬軍馬,相繼為漢中王恢復中原各州,功勳十分巨大,便被拜為大將軍,居武將之首,後又授大司馬,章武便在朝中坐鎮。昌武四年,以六十之齡率兵平定徐州之亂,英武仍不減當年。

章武有子陳業,亦驍勇善戰,現在官職為鎮軍將軍,率軍駐守幽州遼東屬國。

而車騎將軍封驛,字傳車,出身名

門,其父為前漢朝幷州刺史封章,封章官至大司馬,後為宦官朱糟等所害。

封驛早年隨父征戰,為一時少年英豪,平定齊王叛亂有功,被朝廷授以驍騎校尉,因其父為閹宦所害,於是投奔華武帝於西城。

封驛常率兵護衛華武帝,又曾相助潛龍等收取荊州,率漢軍與涼州第五均、偽燕兵馬數次大戰於漢中,戰功顯赫,後又率兵平定涼州,再轉戰中原,多立大功,華武帝便授以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愛奇文學**免費閱讀】

封驛出鎮幷州,初,北胡匈奴分為數部,鮮卑又崛起,於是匈奴右賢王、日逐王與鮮卑首領慕容虎等聯合,舉兵侵犯幷州,封驛出兵擊之,大破匈奴與慕容虎等眾,將軍北賊斬右賢王,此時北澤在封驛軍中,在此役中立下頭功,北澤便以此功被授為奮威將軍。

封驛父子都甚有威名,坐鎮幷州,今又大破匈奴與鮮卑,於是胡人畏懼,再不敢引兵南下,幷州在昌武年間太平無事,邊境安寧,靖治六年之前,北胡內部雖有紛爭,卻也並沒有南犯。

匈奴幾乎被後漢所滅,自竇融出兵擊匈奴,封燕然山之後,匈奴便一蹶不振,遠遁大漠深處,後分為十餘部,又自相攻伐,各自都稱單于。

鮮卑趁勢而起,逐漸替代匈奴而佔據草原。

鮮卑本是東胡之一,起源於遼東鮮卑山,前漢時期為匈奴冒頓單于擊敗,遂臣服匈奴,為其奴役使喚,數百年來,鮮卑風俗幾乎與匈奴無二。

後漢三國時期,鮮卑首領軻比能鷹揚大漠,不時襲擾中原,皆被中原擊敗。後軻比能率眾割據大漠以南,季漢諸侯丞相北伐中原時候,曾發書與軻比能聯合攻魏,軻比能為曹魏所忌,最後曹魏派遣刺客刺殺了他。

匈奴分裂,不再強大,鮮卑便擺脫了匈奴控制,原來軻比能所部慕容氏部族興起,不斷發展壯大,至華漢建國時候,鮮卑首領慕容龍已經統一鮮卑各部,所部有二十餘萬之眾。

慕容龍稱為可汗,建立官員制度,以其宗族兄弟慕容虎、慕容云為左右大將,統領部曲,有控弦之士五六萬之眾。

匈奴此時則主要分為五部,即左賢王部、谷蠡王部、日逐王部、休屠王部,大單于部,雖然有單于,但各部都並不聽從單于,各自為政,其中左賢王與漢親善,谷蠡王與日逐王專於漢為敵。休屠王與大單于則居於大漠深處。

華漢建立之初,匈奴右賢王、日逐王與鮮卑右軍大將慕容虎聯合,要挾左賢王,發兵攻打大漢幷州,那慕容虎是鮮卑勇士,善騎射,力大無窮,彪悍善戰,卻被漢車騎將軍封驛率兵擊敗,大破匈奴右賢王,遂不敢再出塞。

慕容虎折兵近萬,損失馬匹牛羊數萬頭,率敗軍退回草原,被可汗慕容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