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夜半誅寇護鄉民(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王自唆使檀文虎等山賊搶劫冀州客商貨物,平白得了數百車財貨,而檀文虎又沒有供出自己,僅只是被官軍殺了十幾個山賊而已,心下得意,聞知檀文虎被冀州官軍所擒,欲要秋後正法。趙王便召來申公、郭舒等商議,二人至,趙王置酒相待,談話之間,趙王嘆道:“檀文虎寧死不供出寡人,此真忠心可用之士也!”
郭舒便道:“檀文虎為大王死命效力,正是大王可用之人,可惜此番落於王扶之手,惜哉!”
申公見趙王讚歎檀文虎,已經猜知趙王之意,欲要保全檀文虎性命,心下盤算一番,便對趙王道:“大王如欲還想用檀文虎勇士,臣有一策,或許可以將其贖回,再侯立大王帳前!”
趙王聞言甚喜,便問申公道:“先生有何妙計?可以贖回檀文虎?”
郭舒卻大為不解,對申公道:“檀文虎今被官軍所擒,證據確鑿,依法當斬,先生豈能讓其脫罪復歸大王麾下呢?此在下實在不能相信!”
申公卻道:“當今之世,朝廷闇弱,綱紀鬆弛,正是有空可鑽也。檀文虎搶劫客商,犯下死罪不假。但那王扶難道就沒有把柄之處?大王即可以王扶把柄為要挾,逼令其以此交還檀文虎性命,王扶這廝為人,臣甚知曉,其以虛名行於當世,表面上忠君愛民,大公無私,其實也有私心。但若被抓住把柄,必將就範。”
趙王便喜而問道:“先生所言王扶有何把柄呢?”
申公道:“臣聞知王扶在上黨當太守時候,便以權謀私,將自己親戚侄兒安排在軍中,如今領冀州,又將其侄兒用為心腹,統帥自己親兵,此用人唯親營私舞弊之事便可參奏也!且他使侄兒刺傷大王愛將,無禮至極!今只是貶官而已,並未受罰。臣聞知王扶素來看重其侄,每每有意保全,其侄犯法,卻不受處罰,此必然是王扶暗中保護的緣故。大王以此事要挾王扶,命其留下檀文虎性命,如果不從,便將此事上奏朝廷。臣料王扶定然聽從,只要留得檀文虎性命,便可設法讓其再免罪脫身了。”
趙王聽後甚喜,道:“先生之計甚善!只要是能整治王扶那廝,寡人便當行之!”
郭舒聽後也覺申公計謀可行,便出座而謝道:“先生計謀深遠,若能救得檀文虎,在下便在此先謝過先生了。”
於是趙王從申公之計,差人送書信給王扶,言明此事,以此為要挾,王扶見書,心下大怒,但見趙王使者在前,不好發作,於是便壓制怒氣,對趙王使者道:“檀文虎乃殺人越貨強盜,搶劫官民財貨,罪惡深重。今觸犯國法,豈能饒恕?趙王如此之請,恐怕有礙國法,何以正天下視聽呢?”
趙王使者出發前領了申公言語,今見王扶如此說
話,便道:“檀文虎雖然有罪,但其勇武可用。我家大王為國家珍惜人材緣故,所以才不顧天下大不韙,前來與使君相言,萬望留下其性命,以求將功贖罪!”
王扶義正辭嚴道:“其他事尚可商議,但欲要讓犯下死罪之人留命,此違反國法之舉,王扶斷然不能從命!請回稟趙王,大漢九州,勇士萬數,不缺檀文虎一人!”
使者見趙王拒絕,便又向王扶道:“回稟使君,小人只是一介之使,不敢對使君無禮。但小人奉命而來,務必要將使命傳達。如果使君不能為檀文虎留命,小人回報我家大王,只恐我家大王一時氣憤,即將上奏州牧以權謀私之事!”
王扶聞言,心中愈加忿怒,哈哈大笑道:“我王扶為國家培養人才,只不過是吾侄兒而已,也被認作是以權謀私!今番已經被免職,你等還要把他怎的?你等不逼人太過乎!”
使者道:“如此說來,州牧是不肯手下留情了呢?”
王扶道:“吾行得正,坐得端,身正不怕影子斜,又何懼趙王此事為要挾呢?如相贖罪犯,恕王扶不能從命!”
使者道:“只怕小人回稟趙王之後,王使君要為此事後悔啊!”
王扶一時竟無言相對,治中周召便上前拉過王扶,到一邊耳語道:“君子可惹,小人不可得罪啊!想那檀文虎,不過一罪犯,而王騰乃使君愛侄,今若不應趙王,恐其上奏,朝中當權之人,使君也知曉,在下恐此事將大不利賢侄啊!”
王扶聽罷心下躊躇,趙王使者見王扶猶豫,便又等候王扶決定。王扶尋思數番,檀文虎搶劫客商明明是趙王唆使,但沒得證據,也拿趙王無法。趙王此番要保得檀文虎性命,如果殺了,恐怕趙王會尋事彈劾自己,其他的倒不怕,唯有侄兒王騰,好不容易培養成材,如果一旦為政敵所廢,那自己的一番心血就白費了。
王扶始終還是為保護王騰起見,不得已而做出了讓步,只好答應趙王,可留下檀文虎性命,改為流放充軍。
使者回報,趙王甚喜,贊申公道:“先生之計謀,可謂算無遺策!”
申公道:“既然留得檀文虎性命,大王便可不參奏王扶。且待檀文虎流放充軍,一年半載後,大王便又使人前往賺回,檀文虎便又復歸大王麾下了。”
趙王喜,便從申公之計行事。
檀文虎因為趙王周旋保護緣故,故而留得性命,免死發往幽州邊關充軍,運送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