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功高望重君不疑(第2/2頁)
章節報錯
公孫霸已經死去,燕軍更加驚恐,猶如末日將到。歸海衛聞知公孫霸死訊,便知遼東再不能守,於是從且慮撤軍,急望新昌而來。
潛龍便不戰而下且慮城,於是遼西、遼東等郡縣,皆傳檄而定。
歸海衛至新昌,遂立即護衛公孫貴率偽燕餘部東走帶方,歸海衛尚還有數萬兵馬,便讓萬餘人護衛公孫貴先至帶方郡王險城,而自己率燕軍四萬餘人,駐守東部都尉,以拒漢軍。
時東胡諸部,還奉偽燕之令,歸海衛於是傳令東胡高句麗、獩貘等國發兵來救,二國雖然發兵,卻心中遲疑不定,欲要相助偽燕,恐漢軍得勝,將牽連自己,欲要不助偽燕從漢軍,又見漢軍深入遼東,兵鋒已成強弩之末,若一旦漢軍不能克東部都尉退回,偽燕尚有實力,再度復來,則將得罪偽燕,自取其禍。
潛龍聞
知漢軍止步於東部都尉,心中尋思東胡情況複雜,戰局瞬息萬變,需得快刀斬亂麻。於是親自隨軍來到東部都尉,以左將軍楚月率兵突襲高句麗成功,高句麗兵敗,只好退回國中。潛龍再調集大軍,將歸海衛四萬餘燕軍圍困在東部都尉。
潛龍欲不戰而勝燕軍,不願再廝殺,致使雙方萬千將士血染沙場,於是傳命歸海衛,可率眾歸降,赦免罪惡。歸海衛為潛龍大義所感動,亦不願四萬餘燕軍將士屍橫遍地,於是決定投降。
潛龍應允歸海衛,公孫霸已死,便不追究,只要公孫貴誠心歸服大漢,交出兵馬,便可赦免其罪,偽燕諸將性命皆可保全,將功贖罪,甚至可以重用。
於是歸海衛便令四萬燕軍將士放下武器,在東部都尉出降漢軍,領英、縱橫出而受降。
公孫貴便遣使通款漢軍,願意誠心歸服,請求赦罪,領英應允,於是公孫貴便交出兵馬,所降燕軍,一半都編入漢軍,餘者遣散或任其自去。
只有張霸、公孫英、方虎、崔英等一班燕將,誓死效忠偽燕,不願投降,發動兵變,卻未成功,後諸人都戰死或者自裁。
漢軍已經平定遼東,徹底剿滅偽燕,潛龍便令公孫貴入長安朝覲,安定遼東秩序,尚未準備班師,漢軍海師統帥、徵南大將軍、荊州刺史諸葛笑峰為敵將之子所刺傷,匕首淬有劇毒,雖然軍中醫者全力救治,諸葛笑峰還是不治而亡,諸葛笑峰功成身死,天下為之深為扼腕。
偽燕已經平定,然高句麗尚未歸服,領英再坐鎮遼陽,命左將軍楚月出兵西蓋馬,一舉而敗高句麗軍,遂使其歸服。縱橫也令部下諸將,平定收取遼東各地。
縱橫部將奮威將軍北澤,常為先鋒,所向無敵,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不免疏忽大意,在進圍新昌之時,為燕軍伏兵所擊,中箭受傷,幾欲戰死。幸得救回,潛龍親自看視,囑咐其用兵務必需得戒驕戒躁,不然,終難成就大將良將之功。北澤流涕領受。
遼東已平,東胡諸部也都歸服,於是漢軍班師,至幽州薊城,潛龍暫作停留。縱橫置酒,與潛龍丞相共飲慶祝。席間,潛龍問縱橫道:“當今四海已平,陛下欲要治理九州,安定萬民。王驃騎久在疆場,多負辛勞,今番又立有不世之功。陛下若召王驃騎回朝為官,王驃騎意下當如何?”
縱橫聞言,知道潛龍所言之意,便離席避座對領英道:“騰不過北邊一武夫,幸得陛下與丞相接納,才略有微功於天下。古語言: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騰不過虛名而已,今平定遼東者,乃陛下天威,丞相英明之功也,騰焉敢居功?如陛下相召,騰自然從命。如丞相欲要再用騰,騰當不避嫌疑,出生入死再為大漢效
命。”
潛龍丞相聞言遂大笑,便請縱橫入席,對其道:“遼東諸胡,其心不定。吾只恐王師撤後,其再有變亂之舉,需得一資深上將在幽州彈壓之。然吾縱觀諸將,唯只有王驃騎可當此任。吾回朝之後,當向陛下保奏,仍以王驃騎領軍鎮守幽州,還望王驃騎不要卸甲,再為大漢鎮守北疆。”
縱橫稱謝,自此心知領英相知之意,於是更加欽服丞相。
於是領英決定仍用驃騎大將軍王騰領軍駐守幽州,兼領幽州刺史,節制幽、冀兩州以及遼東等地軍馬十餘萬人,上書朝廷,請加縱橫太尉。妻趙如霜,提升為平東將軍,餘下諸將,皆有封賞升遷。
奮威將軍北澤,因功領右北平太守,引軍兩萬駐紮遼西、右北平,習甲此戰有功,便以習甲為度遼將軍,領八千兵駐守樂浪、帶方,監視歸命侯公孫貴。以大將軍陳功之子鎮軍將軍陳業領軍萬人駐守遼陽,將軍管奉率兵三千駐守新昌。縱橫自與趙如霜、令狐申等率軍駐幽州薊城。其餘漢軍諸將以及燕軍降將,皆隨潛龍丞相班師長安面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