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拜將封侯鎮幽燕(第2/2頁)
章節報錯
次年春,荊州潛龍用軍師趙山之謀,先麻痺燕軍,然後藉助雪山融
化,春水陡漲之機,在漢水上游各處攔壩蓄水,又毀壞北邊江堤,堵塞襄陽漢水江面,然後一起放水,以水攻之策淹沒燕軍北岸大營十餘座,燕軍被水淹,遂大亂,荊州軍趁機攻擊,於是大破公孫霸十萬大軍,公孫霸折兵過半,倉皇逃回宛城,從此再不敢南下荊州。
荊州轉危為安,漢中王便調潛龍入漢中,相敵聞人策,潛龍與燕將聞人策用兵正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二人可謂齊駕並驅,平分秋色。但聞人策雖能用兵,綜合機謀韜略卻還是遜色潛龍一籌,又受到後方牽制掣肘,帳下兵將,也不如漢軍兵將精良,於是被潛龍抓住破綻,屢次負於潛龍。
潛龍引軍與聞人策在天水相持,漢中王又與西域長史班錯結交,班錯歸誠漢中王,發本部兵馬攻打酒泉,敦煌。潛龍卻又令封驛率軍進攻涼州,敗偽燕涼州刺史丁弘,奪取涼州金城、武威、張掖、與班錯會師酒泉,丁弘逃往北地。
時交州伏波將軍劉虛,隨潛龍入漢中見漢中王,聞知漢中王欲要聯合幷州奮威將軍,劉虛曾在交州率兵大破南蠻,平定九真、日南等,與縱橫雖為謀面,卻是知己。
於是自請為使者前去聯絡縱橫,漢中王與潛龍便用劉虛前去幷州,劉虛瞞過燕軍盤查,從偽燕境內穿過,月餘到達幷州九原,見縱橫,二人果然是未曾謀面便相知,一語大悅,惺惺相惜,縱橫便在劉虛輔助之下,用奇兵南下,突襲幷州晉陽成功,偽燕幷州刺史丁弘投降,於是縱橫又光復晉陽,幷州諸將,便又紛紛反正,脫離偽燕歸於縱橫麾下。
漢軍取得涼州大部之後,公孫霸心下驚懼,便又統領軍馬坐鎮長安,為聞人策後助,又聞縱橫復奪幷州,更為驚懼,便派遣歸海衛輔佐自己族侄公孫鴻率數萬精兵來收復幷州。
潛龍見戰局於漢中王有利,於是便提兵與聞人策決戰,聞人策迎戰不利,被迫撤退,潛龍麾軍再進,奪下天水,甘隴之地盡收取,進至渭水之南五丈原,再破聞人策。公孫霸雖然親來,也無濟於事,形勢於燕軍大為不利,公孫霸不得已而放棄關中,保守洛陽。
潛龍便提兵恢復長安,三輔地區光復,便迎漢中王入長安。
公孫鴻與歸海衛不能攻克晉陽,只好撤兵,縱橫便又引軍南下,幷州諸郡,皆又歸漢,縱橫率兵至於灞上,請見漢中王,漢中王令潛龍代替自己迎縱橫於灞上。
縱橫見漢中王與潛龍,漢中王待之甚厚,親自為其擺座,縱橫見漢中王乃雄略仁義之人主,麾下文武,皆是當世群英,於是傾心歸服。
漢中王入長安之後,將軍務全權委託給潛龍,潛龍娶漢中王之女為妻,又是漢中王女婿。潛龍統帥節制漢中王王師數十萬,再
出兵潼關,與偽燕決戰中原。
偽燕已經由盛轉衰,形勢便急轉而下,縱使聞人策善能用兵,也迴天無力,新安一戰,燕軍敗績,聞人策見偽燕大勢已去,自覺有負於公孫霸重託,遂自裁而亡。
公孫霸便率偽燕朝廷棄洛陽走鄴城,漢軍奪取洛陽,揚州、荊州兩路漢軍也發兵攻擊,數月,中原,山東盡皆收復。
燕軍一路損兵折將,盡成喪家之犬,公孫霸不得已,又逃回幽州薊城。縱橫率幷州兵馬,從幷州攻入冀州境內,會合他路漢軍,一舉收復冀州,再度揮師向幽州而來。
公孫霸知道敗局以定,便又棄幽州,率殘部十餘萬軍民退至遼東,整頓遼東兵馬,又聯合東胡諸部,軍勢復振,尚還有精兵十萬,便據遼東以自守。
漢軍光復幽州之後,見公孫霸雖敗,尚還有十萬精兵拒守遼東,於是便暫不進軍。
順安31年冬10月,漢中王劉建夏光復漢朝,在長安即帝位,恢復漢朝國祚,佈告天下。以潛龍為丞相,總統國事,漢中王相國、揚州長史劉察為御史大夫,前將軍陳功為大司馬。
奮威將軍、幷州刺史王騰為驃騎大將軍,兼領幽州刺史,進封軍都侯,食邑兩萬戶,節制幽、冀、青三州人馬。妻趙如霜為安夷將軍,並受封一品誥命夫人,以幽州安次縣為其湯沐邑。
縱橫南征北戰、除賊扶漢得以成功,建功立業,拜將封侯,雖然平生志向已遂。但偽燕尚盤踞遼東,國賊仇人未滅。朝廷授縱橫幽州刺史,其意便再於日後平定偽燕,徹底剿滅公孫霸,還需藉助縱橫威名,用縱橫為大將之故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