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誅逆幷州拒國賊(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失權柄,天下分崩離析,遼東軍閥公孫氏趁勢而起,興叛亂之兵,攪動海內。西涼軍閥第五氏又盤踞朝堂,暗藏禍心。
前太子、西城侯劉建夏,被貶西城已經二十年,已到知天命之年,見天下如此,憂心如焚,欲要挽救漢室於倒懸,拯救黎民於水火,於是招收豪傑,聘請賢士,順安20年,聘請得梁州西城山谷賢士、青年俊傑徐圖出山相助。
徐圖字領英,號潛龍,懷才抱器,才具經綸,以前朝武侯諸葛孔明為榜樣,時年僅二十五歲。西城侯思賢若渴,聞知潛龍賢才,便親自前往山間相聘請,領英於是受命,出山輔助建夏。
建夏用領英之策,趁第五均與公孫霸相持之際,先傳諭蜀中歸附,益州刺史胡統已經病逝,其子胡榮繼領益州刺史、蜀公,胡榮欲要歸附建夏,益州本地豪強不從,建夏便發漢中、上庸兩郡之兵進入西川,擊敗川軍豪強,益州刺史胡榮便率蜀中歸於建夏。
時徐州牧伍文忠被舉為上將軍九州伯,繼任中原縱長之位,率兵復奪豫州安城,但旋即又為燕軍所敗。青州折衝將軍陳功與兗州刺史賀武率兵在宛城大戰燕軍,寡不敵眾,賀武戰死軍中,陳功率餘眾西走上庸,轉而投歸建夏。
建夏得陳功,遂拜為大將,自此,西城侯劉建夏麾下羽翼已豐,文有徐圖、文雄、趙山等運籌帷幄、足智多謀之士,武有陳功、封驛等當世名將,武策、獨孤虎等爪牙猛將,又得益州兵馬,勢力大增。麾下便擁戴建夏進位為大司馬漢中王。
第五均聞知大怒,恐建夏得天下人心,將難以壓制,於是親自統兵進攻漢中,卻為漢中王麾下軍師文雄設謀擊敗,折損大將姜鎮涼等,只好退出漢中。
建夏擁有益州之後,再用潛龍之策,傳檄東南荊、揚、交三州,請其歸誠漢中王,共舉義旗,以除賊助漢。
荊州不願從命,於是建夏任命潛龍為帥,率益州軍馬征討荊州,潛龍以陸上軍馬為輔助,自率益州水師順長江而下,直達江陵,與荊州水師交戰,敗之,荊州刺史高涉遂出降,以荊襄九郡歸服建夏。
潛龍便坐鎮荊州,揚州、交州聞之,便遣使請聽漢中王令,潛龍又親自至揚州建鄴,與揚州聯盟,於是漢中王便混一東南,擁有南方四州,勢力一躍在天下諸侯之前,僅次於公孫霸。
公孫霸欲要進攻南方,消滅建夏,卻苦於沒有水師。而北方尚未定,於是便集中兵力,與第五均決戰,雙方在司隸境內大戰數場,彼此皆損失慘重。數戰之後,第五均兵力疲弱,糧草不支,而公孫霸地廣兵多,雖有損失,卻尚未動搖根基。
馬翁再以左道妖法相助燕軍進攻潼關,司隸校尉許昭兵敗自殺,潼關失守,
燕軍進入三輔,第五均遂率餘眾西走涼州姑臧。
公孫霸又取得關中,拿下長安,驅除第五均,掌控天子,便號令四方歸降。又繼續揮師西進,征討第五均。
第五均數戰大敗,軍力疲弱,難以再抗衡公孫霸,便又率軍西逃,準備攻下西域長史府,連結胡人,割據稱王於玉門關外。【*…愛奇文學!*最快更新】
公孫霸以利誘西域長史班錯發兵截擊第五均,第五均腹背受敵,軍馬損耗殆盡,遂又逃入胡人之處,燕軍大至,胡人畏懼,遂斬第五均之首來獻。公孫霸便平定西涼,將第五均首級傳示京師。
西涼已定,公孫霸班師長安,又準備再取幷州。
順安26年,幷州刺史顧昭巡視上郡,為麾下部將刁囂所害。
刁囂本是幷州猛將,作戰勇猛,但軍紀鬆弛,殘暴嗜殺,顧昭數次責備刁囂,只是惜其勇武,便讓其領上郡郡守,刁囂心懷不滿,然畏懼顧昭,並不敢有所不軌。
而洛陽人吳江,極有辯才,善於鼓動人心,策反敵將,只是為人陰險,為取富貴行事不擇手段。投歸公孫霸之後屢次以言辭建功,曾成功策反第五均麾下將領花羽,令其陣前反水,從而得公孫霸重用。
吳江見刁囂有不滿顧昭之心,於是設下陰險謀略,前往上郡,以幷州刺史之職位為誘,策反刁囂,唆使其以顧昭首級作為進獻公孫霸見面禮。刁囂乃一武人,也是見利忘義之徒,便中其圈套,趁顧昭巡視上郡無備之時,據上郡高奴城而反,派兵襲擊顧昭,顧昭遂遇害,刁囂便將顧昭首級送給公孫霸,公孫霸大喜,即授刁囂幷州刺史。
顧昭亦是一時人傑,自領幷州刺史之後,整軍抗拒公孫霸,數次增援潼關,幷州防守嚴密,令公孫霸心下忌憚,此番設計將顧昭除去,收取幷州則容易得多了。
顧昭被害,幷州震動。顧昭舊部,皆恨刁囂入骨,公孫霸又趁機揮師北上,以為刁囂後援。
縱橫正在西河駐守,聞刁囂反叛,弒主降敵,十分震怒,尋思顧昭亦是自己授業恩師,今番卻大意死於小人之手,縱橫哀傷良久,流涕嘆道:“顧使君大漢賢良精英,一旦喪折,乃天下不幸!刁囂豎子,安敢如此!若不能親手誅殺此賊,王騰將愧對於顧使君,死不瞑目!”隨即便調集西河兵馬,迅速馳往高奴,準備討伐刁囂。
刁囂接得幷州刺史任命,大喜,便在高奴城設宴相慶,部下雖勸需得防備他郡將領前來為顧昭報仇,刁囂卻以為兵馬已經有所部署,且數日之內,公孫霸大軍將前來,心下並不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