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魚化為龍脫穎出(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王事敗,漁陽太守司徒臣率司徒超、王騰從北地反攻漁陽,趙軍棄城而走,漁陽便也光復。司徒超便向封章上報戰功,特保奏縱橫為偏將軍。
幽州光復,主要為公孫霸所部平定,公孫霸攻下薊城,獲得韓廣國,便將韓廣國送至封章軍中,封章將韓廣國解押至朝廷,讓朝廷處置,韓廣國因為降叛軍,朝中又每人保,便下獄,不久羞憤而死於獄中。
公孫霸率軍平定薊城,便讓幽州各地軍馬歸附自己,否則,將率兵攻之,各地郡守等畏懼其勢,只好順從其意。唯有右北平太守趙敢不從,公孫霸怒,便命麾下宗族勇將公孫彪、公孫豹二人,率軍攻擊趙敢,趙敢不願與之交戰,便發書向封章申告,公孫霸截留其書信,令公孫彪、公孫豹夜裡突襲趙敢府第,放火焚燒,殺死趙敢,宗族數十人皆被公孫霸所害。
然後又吞併趙敢的軍隊,驅逐趙敢部下。上書朝廷
,言趙敢不遵軍令,又據兵與自己對抗,不得已而軍法從事。朝廷前番授公孫霸為度遼將軍,可節制幽州各郡縣,所以公孫霸才敢仗此跋扈囂張,今番又恢復幽州,立了大功,朝廷為安撫起見,便不追究公孫霸擅殺趙敢之事。
趙敢宗族幾為公孫霸所滅,部下等悲憤不已,時趙敢有一女,喚作趙如霜,時年十五歲,生在將門之家,自幼也喜歡刀槍,趙敢愛之,便讓其女學習武藝。此次趙府被焚,宗族數十人皆遇害,趙敢見事急,令左右護衛夫人小姐從後門逃走,夫人與左右等人皆未能逃出,只有趙如霜攀上牆頭,得以倖免。
趙如霜聞知其父宗族皆慘遭遇害,大哭昏暈,便發誓必定要雪此血海深仇,趙敢部將便尋得趙如霜,將其藏匿,後來輾轉到上谷郡,安置在趙敢昔日友人家中。趙如霜便在上谷郡拜師學藝,苦練武藝,欲要長大之後報仇。
諸王之亂持續兩年,朝廷終於平定,然而自身也元氣大傷,更加無力約束天下了。封章因功進位為大司馬,與張莽、朱糟等共掌朝政。
時公孫霸因為光復幽州有功,便賄賂朱糟,欲要求得幽州刺史職位,封章等認為不可用公孫霸領幽州,恐其為國家之患,而張莽、朱糟等專門與封章作對,二人又都收了公孫霸重金賄賂,便不同意封章意見,令朝廷授公孫霸為幽州刺史。封章雖然領大司馬之職,但處處受到張朱二人掣肘排擠,並不能真正執政行事。
公孫霸既然領了幽州刺史,意態甚驕,便令宗族公孫武為代方郡守,管理遼東。自率麾下治薊城。遼東歷來尚武,推崇勇士,公孫霸本人也虎背熊腰,具備勇武,善於使用大刀,其麾下所用之人,大多為武人。其宗族公孫虎、公孫彪、公孫豹三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號稱”遼東三甲”。又遼東勇士朱玉、方龍、戴耀、毛達、崔峰、崔嶽六人皆為軍中翹楚,武藝非凡,號稱”遼東六勇”。皆為公孫霸心腹戰將。此番收復幽州,諸將有功,都予封賞。
公孫霸領了幽州刺史封疆大吏,便暗懷野心。時諸王之亂剛剛結束,又遭遇天災,百姓無以生存,盜賊蜂擁而起,導致中原、山東民變,朝廷有下詔令,令各州州牧刺史平定各地叛亂,安定秩序。
公孫霸在幽州兵馬甚眾,此番便奉詔,欲要相助中原、山東平亂。於是在薊城大會諸將,檢閱兵馬,並設下一擂臺,命幽州各郡縣戰將,可上臺比武,以武力高低論優劣,授以軍職統軍。
公孫霸此意,便是要將幽州軍權全部收歸到自己心腹將領諸如遼東三甲六勇等的手中,好方便自己掌控。公孫霸知道在幽州,能戰勝遼東三甲六勇的人,恐怕萬中無一。
公孫霸令:當
日校場比試,以武藝高下領軍職,凡是偏將以上的將領,皆可上臺比武。公孫虎先上臺,三十餘合擊敗遼西郡勇將姬超,姬超在幽州軍中也負有盛名,今不能相敵公孫虎,餘眾皆不敢比試。
時漁陽偏將軍王騰也與會,見之,便上臺比試,公孫虎聞知縱橫不過是一偏將軍,不願跟縱橫交手,喝令縱橫下去,縱橫卻道:“使君已近有令,偏將以上者皆可比試,末將既然已經上臺,豈有再下去之理呢?”
公孫虎不甚忿怒,便與縱橫交手,揚言五合之內敗縱橫,然而交手三十回合,自己卻被縱橫所敗,公孫虎只好下場。
公孫霸見之驚歎,見縱橫如此武藝人才,實為蓋世猛將之資,欲要拉攏收買縱橫為自己所用,而遼東三甲中的公孫彪、公孫豹二人不服,依次上陣跟縱橫比試,公孫彪也負於縱橫。公孫豹年齡與縱橫相仿、武勇幾乎與縱橫相當,二人三番交戰,比試到天黑,縱橫以微弱優勢贏得公孫豹,技驚幽州三軍。
公孫霸大喜,隨即召縱橫近前,撫其背道:“子乃幽州第一人也!”厚加賞賜,便兌現諾言,提拔任命縱橫為幽州將軍,位與遼東三甲相同,統領一路方面軍三萬人,準備南下平亂。
縱橫從一偏裨之將驟然升遷至領軍數萬的方面軍大將,令幽州軍羨慕嫉妒不已,然而縱橫武勇蓋世,都是明見的,眾人雖然心有嫉妒,卻也服氣。
縱橫領此重職,時年不過二十七歲,魚化為龍,心中無比感念公孫霸的知遇之恩,便跪奏表示當肝腦塗地,水火不避以報效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