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霸因為縱橫不從己意,便將其囚下。縱橫雖然是朝廷所授奮威將軍,但隸屬於幽州刺史部下,而此時天下局面,朝廷威信早已經喪失,公孫霸儼然已經成為幽州一方之主,對麾下諸將握有生殺大權,再說公孫霸已經決定發兵南下,此根本不必申奏朝廷。

公孫霸暗藏君王之志,中原諸侯皆有所提防,王扶也曾擔心公孫霸若一朝行不軌之舉,恐牽連縱橫,但此只是擔心,為縱橫前程著想,也並沒有加以勸阻。

公孫霸既然囚下奮威將軍,幽州諸將皆心下畏懼,都不敢不從。於是公孫霸又大會諸將,聚集幽州兵馬十餘萬,先命遼東六勇朱玉、方龍等人率兵進犯青州,遼東六勇攻入青州之後,又令公孫彪增援,然後令孫虎留守幽州,親自統帥五萬精銳,南下進犯冀州真定,兵臨城下,二日之間便攻克真定縣,又提兵攻打鉅鹿。

幽州軍兵鋒甚利,青州刺史陳德以其子陳功率兵相拒遼東六勇,章武雖然勝了數場,然終究寡不敵眾,難以阻擋幽州軍,數月之間,接連失地,公孫彪援軍又來,青州軍遂退守臨淄,青州告急。

而公孫霸親自率精銳攻打冀州,王扶雖然竭力抵抗,卻也難敵幽州強兵,冀州北部郡縣相繼失陷,只好聚兵守住鉅鹿。

中原各州又組成合縱聯盟,推舉豫州牧劉維為縱長,劉維徒有虛名,不甚懂軍事,雖然為縱長,卻優柔寡斷,援助不力,導致青州大部陷落,幽州軍長驅直入,進圍臨淄,青州刺史陳德見事危急,又不願再次出逃,於是率兵出戰,戰死軍中。其子陳功悲憤異常,接連刺死遼東六勇中四人,率軍突圍而出,退至兗州昌邑,與兗州刺史賀武合兵。

王扶聚兵堅守鉅鹿,鉅鹿乃是一座堅城,防禦甚嚴,上次趙王數萬軍馬都沒有攻下。今番公孫霸五萬精銳,攻打十餘日,也止步於前。公孫霸便又令公孫虎增調援兵來,正在僵持之間,忽然得遼東留守、帶方郡守公孫武急報,言東胡扶餘國反,攻略遼東城池,縱兵劫掠,兩敗遼東軍馬,公孫武也被其將射傷,臥病在床。

原來扶餘國人,久為公孫氏所壓制,以前公孫霸在遼東兵馬甚強,遼東諸胡皆不敢輕動,今見公孫霸參與中原逐鹿,盡抽調遼東精銳軍馬,遼東守備便薄弱了許多,於是趁機舉兵反叛,燒殺搶掠,遼東漢四郡之地,深受其害。

公孫武在遼東總共還有近三萬人馬,但都不是精銳,公孫武領兵與扶余兵交戰,兩番敗績,扶餘國中有精於騎射勇士哈木哥者,箭法百發百中,十分厲害,公孫武亦被其射中,帶傷逃回帶方郡城中,閉城堅守。

扶余軍都彪悍善戰,公孫武見勢不好,只好給幽州報急,請公孫霸前來支

援。

公孫霸正在鉅鹿軍前,聞知此報,甚怒,便對幽州長史兼軍師皇甫照道:“此番倒是吾一時失察,未能料到扶余人會如此!扶余絡子誠為可恨!若吾回軍之日,必將其屠滅之!”

便問皇甫照,改如何應付?皇甫照便獻計派遣一勇武之將,率精兵前去平定。公孫霸正要攻取中原,正缺大將,正不知派誰為好,皇甫照便舉薦縱橫,公孫霸聞言甚喜,又擔憂縱橫不從,皇甫照道:“此番王騰必然從命。”公孫霸將信將疑,便下令赦免縱橫抗命之罪,釋放出獄,令其統幽州精銳兵馬,前去遼東相助公孫武平定扶余。【~愛奇文學¥…更好更新更快】

縱橫獄中接得此令,先謝過公孫霸赦罪之恩,道:“此正是末將相報主公知遇之恩之時也!”當下立即奉命,至薊城公孫虎處,領取兵馬。

公孫虎問縱橫需要多少兵馬?縱橫道:“兵多行進便不快,此去平扶余,貴在迅速,將軍只需給末將五千精騎五千精卒便可。”

公孫虎恐兵少,為之擔憂,但幽州兵馬也吃緊,不可多抽,縱橫能領取一萬精兵,已經是殊為難得了。

公孫虎便從縱橫之言,選拔一萬步騎,皆是精銳,交給縱橫,縱橫為主將,統領五千騎兵,遼西勇將姬超為副將,統領步卒。

縱橫不作滯留,點視兵馬之後,隨即率五千精騎奔赴遼東而來,姬超統步卒隨後而進。

縱橫行軍甚疾,三日之間,便至帶方郡,公孫虎接入,備言前事,見縱橫兵少,搖頭說恐不能相敵扶余。

縱橫勸慰公孫虎安心養傷,言扶余人有勇無謀,可以用奇兵勝之。只是讓公孫武為其後助,公孫武仍然心下不安,難以相信縱橫所言能夠戰勝扶余軍,但事到如此,也只有先這樣了。

縱橫待姬超步卒至,兩軍會齊,探聽得扶余軍主力在渾河附近,於是安排下軍馬部署,定好計策,依次按兵法進軍渾河。

扶餘國主已經攻下了遼東玄菟郡,又要引兵來攻遼東郡,聞知漢軍援軍到來,探知只有萬人,便不足為意,道:“我軍有兩萬精銳,數萬部眾,漢軍來援不過萬人,可一舉進攻殲滅,然後攻下遼東郡,帶方郡公孫武那廝,便是甕中之鱉了,即可佔據遼東全境。”便令哈木哥帶領萬人扶余勇士,皆精銳騎兵,渡過渾河,前來迎擊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