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新任太守驚後輩(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騰武藝學成,回到塞上村,村中轟動,父老鄉鄰都來看視,見王騰如此人材,都驚歎不已。
此後數日,王騰一家便辦酒席請父老鄉鄰吃酒。塞上村民風淳樸,鄉鄰也是熱腸古道質樸之人,也不來白吃,各出酒肉等慶賀,連續吃了數日,以示慶賀。
王騰已經有俸銀,雖然不多,但是足夠自己用度。當下將這大半年來所積蓄銀錢,都拿出交付給父母,讓補貼家用。
招待父老鄉親完畢,王騰便尋思將途中五水亭遇到甘蘭的事說給父母,定下這門親事。
但一時尚沒開口,王騰父母已經在暗中為王騰張羅親事,在吃酒時候便託人四處探聽,看哪家有適合女子,可介紹給王騰說親。
鄉親吃了王騰家酒席,又見王騰人物英偉不凡,待人有禮,於是大加稱讚,四處宣揚王騰是塞上村百年難遇的後生。還揚言:莫說塞上村百年難遇,只怕豐樂縣,也怕尋不出第二個來。
遠近村民,皆聞知王定之子奇特,今又聽見如此宣傳,數家有適齡女兒之家父母,心中便蠢蠢欲動。恰好有人前來說媒,於是便約定媒人,說都願意將女兒許配給王騰。
媒人歸告王騰父母,王定大喜,於是瞅個時機對王騰說道:“你今歸家,不能久住,上黨離此路途又遙遠,恐怕難得回來。父母已老,今你也大了,便給你說一門親事,了結父母心願。今有鄰村數家之女,還有大戶之家小姐,願意跟你說親,你便可遵照父母之命,前去見人家,定下親事。”
王騰聞言,心下大驚,見父母已經在為自己張羅親事,若要推辭,只怕拂了人家好意。思索良久,才對父母道:“兒今日回來只是探望雙親而已,婚嫁之事尚早。兒年尚不大,本來不準備言及。但是既然如此情形,孩兒也不得不向父母稟告實情。”
王定夫妻驚疑問道:“你有何不便?須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雖然才十七歲,但也可以談婚論嫁了。”
王騰道:“孩兒正有一事要向父母稟告,不想父母就先為孩兒張羅了。孩兒回鄉途中,在冀州常山國井陘縣遇到一亭長,見過其女兒,正與孩兒同歲,亭長願意將其女兒許配給孩兒,孩兒也喜歡他女兒。所以已經約定了,此番回家,便順便稟告父母,訂下親事,待一二年後方便之時,孩兒便迎娶她。”
王定夫妻聞知此言也覺意外,又尋思常山國是外地,娶妻還是本地人為好。王定便勸道:“常山國在冀州,離塞上村甚遠,還是娶本村方圓百里之內女子為宜,以後也方便往來。”
王騰卻意志堅定道:“孩兒既然已經允諾,便不能出言反悔,否則,即傷了人家之心,孩兒也難以立人。”
王定聞言也不能辯駁,
其母便問道:“你果真喜歡亭長那女兒?此間本地有大戶人家小姐願你跟你定親,豈不比亭長女兒更好?”
王騰便從懷中拿出甘蘭所繡香包道:“亭長女兒對孩兒有情,親織香包贈我。孩兒既然答應,便不能無義。”
其母見之倒也心下歡喜,接過香包細細端詳,然覺得那常山國甚遠,又沒見過甘蘭一家,心中不免有些不情願,還欲再勸,王定便阻止道:“既然如此,此事就由他算了。”
於是便對王騰道:“此事也當為歡喜之事,你既然喜歡亭長女兒,已經應允了,卻是不便反悔。既然如此,為父便答應你罷。只是常山國路途遙遠,為父為母不能遠行,今要定下親事,還需得託人代往。”
王騰謝父母道:“但聽憑父親安排。孩兒主意已經定下,只願意娶亭長女兒為妻。”
王定見之,便不再言,退而與其妻商量如何辦理此事,其妻道:“你怎麼就答應他要定下常山國亭長女兒親事呢?須知多有不便。”
王定道:“你為他母親,尚還不知他性情?我見他意態堅定,此事便不可改變也。為人父母,當成全子女美事。既然她倆情誼相合,不如成全。路途雖然遠點,但也不是啥大問題。”
其母方才聽從,便又道:“媒人已經說了鄰村好幾家女人,此事該如何應付?”
王定道:“可暫時託言,我兒王騰已經訂好了親事,不便再另訂。且謝過人家,必能諒解。”
於是夫妻二人便又託媒人謝過諸家女兒父母,說一時未知王騰已經定下親事,故此叨擾麻煩。諸家見之,遂也作罷。
王騰便在家中住了些時日,每日陪伴父母,幫助家中活計。一家三口倒也其樂融融。
王定夫妻又商定麻煩讓王六再走一趟常山國,代王騰父母前往甘成家說媒定下親事,王六倒也樂意,當下便一口應承。於是便決定月底之時,王六陪同王騰一道前往常山國去。
卻說朝廷已經任命上黨郡守王扶為冀州牧,王扶等繼任者前來,交接完畢便上任冀州。詔命下達第十日,河內郡郡丞顧昭帶領左右隨從數人,前來上黨接任。
顧昭字少明,司隸洛陽人,甚有才幹,青年時代便名揚中原,與河內人魏昭、弘農郡人許昭皆有才名,都為漢朝名士,時人並稱為中原三昭,名聲傳於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