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騰力挫上黨力士桑宴,三軍皆驚。議論道:“桑校尉如此勇力,都不能勝王騰,何況我等哉?”皆不

敢再上前較量。

那上陣五人中,桑宴已經敗下,段成不能敵習甲,更別說王騰了。剩下三人,一人名叫做李奮,善於騎射,為上黨郡弓弩手校尉。一人喚作池清,善於馬上使錘,一人喚作楊於龍,善在馬上使刀,都是上黨郡馬軍校尉,武藝不凡。這三人心中都尋思,王騰雖然力大,然馬上功夫未必能贏得自己。於是便仍上前請比試馬上武藝。

王扶見之,便傳令將校場場地騰開,令人牽戰馬來,並設下箭靶,傳令第四局開始,命王騰與李奮比試馬上騎射。

二人各上馬,引弓搭箭,在校場上馳騁數番,習威便招動紅旗,李奮隨即在馬上引弓射箭,連射三箭,二支中靶,一支略微偏差,緊擦箭靶邊緣飛去。

不過能有此等射技,在上黨軍中也足以是佼佼者了。

王騰策馬馳騁,在馬上也開弓射之,連發三箭,三箭全都中靶,一箭還正中靶中紅心。

眾軍見之大驚道:“如此射技,非數年不能練成也。”

王扶見之,甚為滿意。便裁判此局王騰勝出。李奮也不得不服輸,下場而去,王騰抱拳承讓。

池清和楊於龍隨即翻身上馬,各綽兵器,馳至場中,抱拳對王騰道:“公子箭法果然令人驚歎!敢問還敢與吾等比試馬上刀槍否?”

王騰勒馬回禮道:“既然二位軍爺有命,王騰豈敢不奉陪!”

楊於龍便道:“容在下先一會王騰!”於是綽刀策馬,立而待之。

王扶見狀,見真刀明槍相戰,恐有差池。於是下令二人將槍刀換做棍,各穿衣甲頭盔護身,再上場比試。

二人遵照命令,換了衣甲,各執棍在手,策馬場中,互相行禮完畢,然後縱馬展開廝殺。

楊於龍也有些馬上功夫,騎術甚精,在上黨軍中可謂出類拔萃之戰將,然終究只是二三流實力。須知王騰可是天下一等一的猛將,此時雖然只有十七歲,經驗缺乏,武藝尚未大成,但也勝過楊玉龍不少。

二人在馬上交手十餘合,楊於龍便已經知道王騰非其所能勝之。心中尋思,若再戰數合,自己當敗,不如知難而退,見好就收。於是賣個破綻跳出圈外,服輸退下。

王騰已經連勝三人,池清見之,雖然驚訝,但心中仍不懼怕。心想自己善於在馬上使用銅錘,非槍刀棍棒之將可以相比也。於是先策馬馳至臺前,下馬對王扶、習威等奏道:“末將願與王騰較量馬上功夫。請太守與軍曹大人允許末將用自己本部兵器。如王騰能贏得,末將便自當傾心拜服。”

王扶心中沉吟,恐王騰戰陣經驗不足,不敢讓其使用真刀真槍比試。

習威也心中猶豫,一時未有回答

池清便奏道:“末將自當有分寸,當點到為止。

習威便對王扶道:“戰場之上,皆用真刀真槍,此便可一試之。太守可傳令二人,以切磋為主,當心為上,勿要相互殺傷,當無妨也。”

王扶便道:“既然如此,你二人可使用各自善用兵器上馬比試之。只是萬萬不能殺傷。”

二人領命,池清便舉錘上馬,王騰平日裡多練槍,便也取一支一丈長短亮銀槍在手,各自穿戴頭盔衣甲。馳聘場中,準備廝殺。

王騰槍法已經大致精熟,在馬上使用甚為得心應手,只是感覺槍還是不太趁手。池清甚有臂力,銅錘重達四十餘斤,其在馬上能收放自如。

使錘之將,無非是藉助馬力和自身臂力,加之錘的重擊之力,以威猛迅速敗敵取勝。攻勢雖然凌厲,但缺乏靈活,防守也遜色許多。

池清尋思不可殺傷,便只是在馬上虛作陣勢,若見王騰不能抵擋,露出破綻,便可以此判定可以勝王騰。

然而池清在馬上連發三錘,雖然並不對準王騰擊出,然而其錘尚在半空,便被王騰躍馬躲過,銅錘並不能近王騰之身。

池清正在吃驚,準備來一真招,看王騰能否躲過。正欲策馬使錘之時,王騰已經拔馬殺到,槍如雨點,只在池清眼前晃動,池清不禁眼花繚亂,慌忙要使錘格擋之時,王騰已經一槍刺中其頭盔,挑落於半空之中,落於地下。

池清不禁大驚。

須知若是戰場之中,池清此時已經被刺落馬下。只是比試切磋武藝,當點到為止。王騰本來可刺中池清,但只挑落其頭盔,勝負便已見分曉了。

校場外軍士百姓見之,都齊聲歡呼。

池清見狀,便棄銅錘於地,抱拳對王騰表示認輸。道:“公子武藝,不當為上黨郡軍中第一,恐幷州也難有與公子相匹敵者。池某佩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