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梭,光陰荏苒,不知不覺之間,春秋數度,一晃三年時間過去。

上黨太守王扶,勵精圖治上黨數年,政績卓著,上黨郡內國泰民豐,賦稅年年大成。王扶治民賢能名聲,傳於中原,聞於長安。朝廷正直大臣,多有保奏王扶升任州刺史之位。只是先皇帝昏庸,親近小人,朝中由大將軍張莽掌權,王扶素來清正,未有結交依附張莽之黨,張莽便按下此事不提。

王扶在上黨,政事閒暇之餘,便親自教導兒女。其中三年以來一直在培養其侄王騰,厚出資材供養其學習武藝。晚間王騰回到府中之時,又親自教授其學問,為王騰選定儒家經典諸子之書,讓其讀之,親自為其講解其中含義。

王騰本來在漁陽郡塞上村曾受村儒啟蒙,粗略能認識得文字,又經王扶三年教導,學問有所長進。王騰讀詩,書,春秋左傳等,皆能上口成誦。

大統五年歲終,王騰已經在上黨學武三年整,教師關顯說已經教授完自身所有武藝,王騰與習甲武藝已經初見大成,請王扶與習威檢驗試看之。

王扶聞知甚喜,便約定來年春節期間,待正月初九例行檢閱郡中兵馬,軍中勇士皆齊聚長子城之時,設比武大會,以觀王騰習甲二人武藝。

三年過去,王騰已經十七歲,初見長成。因三年來膳食豐盛,又勤加習武,身高達八尺餘,濃眉大眼,目光有神,體貌魁梧挺拔,膀大腰圓,雙臂果然有千鈞之力。

習甲十八歲,身高八尺,體貌亦不凡,也是一十分英武少年,然比起王騰,威武還是遜色兩籌。

來年正月初九,王扶在校場檢閱郡中軍馬,軍曹從事習威奉命主持操演人馬。

只見人馬矯健,兵甲鮮明,郡中三千兵馬齊聚長子城校場,布成陣形,依次列隊上陣操演,步伐齊整,進退有讀,果然是大漢精兵。

場外百姓人民觀者如堵,約有上萬人。太守親自檢閱兵馬,此等盛事,一年也沒有幾回。

從早至午,王扶檢閱郡中兵馬操演完畢,一一撫慰將士官軍。便又令王騰與習甲二人上場,教師關顯在臺後站立。

太守命軍曹從事傳令三軍道:“今有太守之侄王騰與軍曹從事之子習甲,武藝學成,欲要一試鋒芒。軍中勇士有敢與二位較量切磋者,儘可上臺比試,太守親自裁判。如拳腳刀槍騎射中只需一項能勝二人者,太守便重重有賞。”

此令一出,軍中譁然,都議論紛紛,躍躍欲試要上場與二人比試,但是你推我擁,又遲遲不肯上前。

原來王騰、習甲二人習武三年之事,上黨郡軍中皆知曉。二人長成,如此英武,官民百姓見之皆驚奇讚歎,二人少年武勇之名已經名揚上黨。尤其是王騰,能開500

斤強弓,郡中人民,皆以為王騰乃罕見勇武之材,今得太守親自栽培,武藝學成,只怕上黨一郡中還未有能超過王騰者。

郡中軍士當然知曉二人之名,然都只是聽說二人勇武,並未見其真實。聞知太守下令說只需一項能勝二人者,便可有重賞。於是都紛紛議論道:“縱然不能全勝,一項能勝之未免不可”。便鼓動軍中善於拳腳刀槍騎射之人,上場與二人比試。

於是軍中有五人上場,此五人,都是軍中校尉、百夫長等軍官。要麼精通拳腳擒拿之法、要麼精通刀槍騎射之術,皆是上黨郡軍中翹楚。

習威便欲要令其子習甲先上陣比試。

關顯見之便對習威勸道:“以在下之見,將軍公子雖然勇武不凡,然此五人,亦是上黨軍中精通武藝之輩。公子年紀尚輕,戰陣經驗不足,恐不能盡敵之,不如先遣王騰上場。”

習威道:“無妨,此正是驗證吾兒本領之時,如不能勝之,再用王騰可也。“於是傳令習甲先上陣。

習甲上到臺上,抱拳對臺邊五人道:“不才後輩習甲,領教各位軍爺!哪位先來賜教?”

五人中有一人叫段成,善於使用槍刀,步戰槍法精熟,於是先上前對習甲抱拳道:“聞知公子槍法精妙,段某願意領教。”

旁邊軍士連忙遞過長槍兩支,王扶有令:“且去槍頭,當點到為止。勝者賞錢三千文。”

於是二人接過長槍,擺開陣勢,便在臺上步戰廝殺。

段成時年三十餘歲,氣力正在巔峰,又頗有陣仗經驗,槍法在上黨也屬於頂尖。手中一杆槍舞動之時,呼呼生風,果然是槍法純熟。大戰習甲三十餘合,令習甲只有招架之勢。

關顯在旁看之良久,見段成雖然槍法純熟,然氣力等卻遜色於習甲一籌,習甲雖然落於下風,然只需再戰數十合,待段成氣力不接之時,習甲便可取勝。於是便對習甲喊道:“兵法雲:攻敵於氣衰之時。便可取勝。”

習甲經驗不足,見段成咄咄逼人,陡然間殺得自己落於下風。心中正在焦躁,一時無計扭轉不利,聞得其師喊話,便沉著應戰,以守為攻。又與段成戰三十合,段成果然氣力不接,習甲便趁勢攻之,十餘合之後,段成不能招架,便跳出圈外,氣虛喘喘對習甲抱拳為禮道:“公子果然槍法不凡!段某心服。”

第一局習甲取勝,王扶下令,賞錢三千文與習甲。

習威見之,甚為得意,便又搖動令旗,命第二局開始。

五人中有一人叫桑宴,三十歲左右,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善於徒手相搏擒拿相撲之術。見第一局習甲取勝,便跳上臺對習甲抱拳行禮道:“吾乃步軍校尉桑宴,願與公子相博角力!”

關顯見之便對

習威說道:“少公子剛才戰過一場,今恐不能相敵此人。”

習威正在猶豫,習甲卻不甘知難而退,於是便抱拳對桑宴道:“幸會!承蒙賜教。請!”

桑宴笑道:“公子剛比過一場,氣力有所消耗。如此時與公子比試,在下恐勝之不武。不如且歇息片刻,讓王太守侄兒上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