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驛字傳車,本為前漢朝幷州刺史封章幼子,隨父出征,年少成名。後封章為朝廷閹宦奸臣所害,封驛便投歸華武帝,華武帝當時在西城為侯,見封驛來投,大喜接納,用為大將,後率兵征戰四方,立下漢馬功勞。華武帝即位,授封驛為幷州刺史,漢正帝即位,又加銜太尉。

劉察便奏道:“老臣以為趙雲峰領徐州牧,亦是重任,不宜擅自調動。且趙雲峰為治國良臣,若用為大將,當為捨本求末。封傳車名望雖然可比太師、大司馬等,然其鎮守幷州,以防北胡,亦是重任,也不宜調離。”

天子聽後便道:“以愛卿之見,便只有大司馬可以當之。”

陳功聞言,便出座拜伏於地道:“啟奏陛下,臣雖然年老,然若陛下欲要用老臣,老臣還當重提刀槍,再上戰馬,水火不避也。”

潛龍丞相聞大司馬言,便出奏道:“啟奏陛下,先帝時候諸位方面大將,今已經凋零將盡。所存世者,不過大司馬陳章武、太尉封傳車二人。臣以為大司馬雖然威名震動海內,然年過花甲,早已經卸甲多年,臣以為不宜勞動大司馬遠涉北方邊疆。”

天子道:“依照相兄之見,當用何人為宜?”

潛龍丞相奏道:“臣以為右北平郡守、奮威將軍北澤可以領受此任!”

天子與三位大臣聞丞相此言,皆各自驚訝詫異。

天子道:“奮威將軍北澤,雖然也為當今名將。然其資歷、名望豈能與太師等相比?朕聞知北澤年紀尚不到四十,如何能服眾,領受此般重任呢?”

北澤字冥魚,幷州汾陰人,出身將門之間,其父北勒曾為前漢朝蕩寇將軍。北澤作為後起之秀,早年在王騰麾下,後華武帝重建大漢,北澤因為軍功授奮威將軍,統兵數萬人,駐守幽州右北平,併兼領右北平郡守,為王騰麾下首席大將。

北澤小王騰二十歲,靖治六年,北澤時年三十八歲。

潛龍丞相又奏聞皇帝道:“北澤雖然年紀尚輕,然武勇可比太師當年,在東胡諸夷之中亦有威名。臣觀北澤不僅驍勇、尚兼有武略,其人忠心漢朝。正可謂為太師接班之人。”

陳功奏道:“臣亦知北澤驍勇善戰,善能統軍。只是幽州刺史之位,干係重大,恐其名望不足以領受也。”

文雄奏道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帥才更為難求。北澤既然有文韜武略,兼備太師之風,陛下不可失去此人帥才。今既然丞相保奏,臣以為陛下可以用之。”

天子便問御史大夫劉察意見。

劉察沉思片刻,啟奏道:“陛下欲要用人,又何必在意年紀資歷?且當年丞相出山之時,其年不過二十五歲。丞相總統節制十萬大軍之時,也不過三十歲。既然丞相以為北澤可接任太師,便可用之。至於資歷名望之事,陛下可先緩緩為其加升官爵,慢慢培植,數年之後,自然便可服眾。”

潛龍丞相又奏道:“陛下可先加北澤為鎮北將軍,節制幽州各軍十萬兵馬,待一二年之後,再授其幽州刺史。如北澤果然不負眾望,陛下便可再為其加銜進爵,如此,其名望資歷自然而具備,當無人不服。”

言罷又拿出王騰所寫給自己書信,呈奏天子,道:“太師曾與臣有舊交,不想今日天各一方,陰陽訣別,不及面談。特留有書信一封以致情誼。太師在書中言:奮威將軍北澤可以接任其職。然憂慮朝廷以為北澤年輕歷淺,所以並未上書陛下推薦北澤。特讓臣啟奏陛下保薦此人。”

大司馬陳功雖然有不同意見,但見潛龍言語,便打消顧慮,啟奏天子同意任用北澤。

天子聽後不禁大喜,便同意丞相所舉薦。

君臣商議已定,漢正帝便令人寫下詔書,令天使敕令傳旨右北平郡守、奮威將軍北澤,擢升其為鎮北將軍,先接替王騰暫時代領幽州軍事。

又下詔命幽州長史姬望代領幽州刺史職務,行刺史事,管理民政事務。

潛龍丞相又奏道:“太師一代名將,功勞與漢朝巨大,有如泰山之重。陛下亦追封太師,以表彰功臣。”

天子准奏,詔令御史大夫劉察議定追封王騰事項。

劉察當天便議定追封,上奏天子,天子準之。於是次日便頒佈詔命,追封太師、驃騎大將軍王騰為英武公,以三公之禮安葬,朝廷為之素服三日。恩澤蔭及妻子,賜王騰夫人安夷將軍趙如霜金銀各百斤,增加一縣封地為其湯沐浴。王騰二子,皆各自增封五百戶,官位增加一品。

卻說太師王騰突然病卒,天下聞知震動。

幽州十萬兵馬,各軍數十員將軍,聞知主帥病卒,皆一時陷入悲傷慌亂焦急之中。

幽州長史姬望便代領州事,傳令諸將,嚴加安守邊疆,勿得輕動。

其中右北平郡守、奮威將軍北澤與王騰情誼深厚,恩若父子,聞知其病卒訊息,心中大慟,血淚盈眶。

北澤不顧部將之勸,欲要來薊城為王騰奔喪。

王騰夫人趙如霜聞知,立即請姬望派人傳令北澤,嚴責其為大將,無視軍中將令,視國家邊疆安危

於不顧。令其需要遵照命令,勿要擅自撤離職守。如不遵奉命令,當以軍法從事。

北澤方出右北平百餘里,途中接到幽州刺史部嚴令,不能前來薊城為王騰奔喪,不禁仰天長嘯,目齜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