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州牧刺史治理皆有成效、各有政績。其中以益州、揚州經濟最為興盛,司州、冀州、徐州人口最眾,荊州、青州、兗州政績最顯,幽州、幷州、涼州乃邊疆甲兵之地,兵馬最眾,刺史多是朝廷大將,此三州,軍馬最盛。只有交州地處南疆,人口稀少,經濟甚為薄弱,尚不如中原一大郡。

各地州牧述職完畢,華武帝遂傳令,西殿賜御宴,歌舞管絃齊奏,大饗群臣。

長安城中未央宮西殿又舉辦國宴,大漢內外重要官員百餘人列席與會,盛況空前。華武帝道:“朕當與眾卿共享今日之歡。”傳令開懷暢飲,於是君臣盡歡。十三州州牧刺史者,唯有揚州刺史車安、徐州牧伍玄、涼州刺史顏芝三人未有見過皇帝,三人前來御座之前向華武帝祝酒為壽。華武帝大笑而飲之。

晚間,宴席散去,眾官都各回館驛安歇。揚州刺史車安請入宮問安,華武帝感念其情,又是兒女親家,遂請入內殿,待以家人之禮,又喚太子正宮車嫣前來相見。車嫣自其女車嫣遠嫁漢中之後,已經七八年未見。父女今日長安相見,皆喜極而泣。建夏與車安在宮中相談多時,意甚融洽。車安道:“臣三十年前便聞知陛下英明,早欲渴望拜見,恨雲山阻隔,不能遂平生之願,今得以一睹陛下龍顏,臣此生無憾也。”華武帝亦甚喜車安為人,感念其昔年以揚州相助之功,尊禮相待甚厚。深夜,車安告辭,華武帝命用自己御駕坐車送車安出宮,十分隆重。

車安退出,謂左右道:“陛下真乃天命真龍也。”言罷,又黯然傷神,左右問其意,車安嘆息道:“陛下年已高邁,吾亦年及五旬,歲月難待。吾恐此番相見之後,便只能再見陛下與地下矣!”左右聞言皆傷感。

除夕之日,皇帝詔命,群臣於未央宮朝會,列席大漢除夕慶典。

盛會空前,殿中張燈結綵,一片喜色,皇家御宴,皆是山珍海味,難得珍饌美味。皇帝與皇后親臨降座,京師官員與十三州官員等入席,奉常吳河正司儀慶典,準備奏樂開宴會,華武帝忽然揮手製止,喟然嘆氣,眾官皆驚愕,互相面視。

御史大夫劉察遂起座奏道:“今日除夕盛典,陛下為何憂悶?”

華武帝遂長嘆一聲道:“大漢已定天下,然中興尚待時日。朕已經老矣,恐餘日不多,大漢中興,皆託付於卿等,卿等不可懈怠。

群臣聞言驚愕,領英便起座奏道:“天下安定,大漢當興。四海臣民,皆引頸向望陛下,陛下當萬壽無疆,今何出此言?”

華武帝遂起座,執酒無奈笑道:“生老病死,亦宇宙之理也。朕年快將七旬,已經高壽,何敢望萬壽無疆乎?朕恐今歲之後,在難於卿等再聚此會,今特有詔命傳諭。”

群臣聞言,遂都紛紛離座,伏地叩首,待華武帝頒佈詔命。

華武帝見之,遂命丞相與太子、冀州牧劉政近前,親口下諭旨詔命道:“朕已知天命,恐時日無多。為國家大局計,今特先行頒佈後事。待朕百年之後,丞相可輔助太子,如太子可輔,則輔之,如不可輔,丞相可自取也。如當年昭烈白帝城託孤之事。朕特以此詔命宣告天下,如有不遵者,以違命論之。”

百官聞言皆驚訝,領英不勝惶恐,遂拜伏於地,叩首道:“陛下恩寵臣以及,今番此詔,臣萬不敢領之。如陛下欲要臣領受此詔,臣即當告退,逃歸鄉野隱居不出矣!”

華武帝道:“朕知丞相才兼文武,中興大漢者,非丞相不可也。”遂命太子劉政,拜領英為“相兄”。並詔命太子日後不可廢丞相。

劉政遂伏地拜領英,領英不敢領受此命。華武帝乃目視劉察、文雄等人,劉察遂與群臣啟奏道:“陛下詔命,丞相不可抗命!宜領受之。”

領英惶恐無地,不能拒絕,遂不得已領受華武帝詔命,叩謝天恩,伏地奏道:“臣必當效仿武侯,忠心輔助大漢皇帝,如有二心,天地不容!”

華武帝遂扶起領英,道:“丞相乃吾愛婿,朕素知丞相忠心漢朝,所以才以此為託付也。丞相既然受命,朕心甚慰。”於是命領英入席,宣佈開宴會。

慶典開始,君臣便開宴暢飲,玉凰在御座之側見之,微微而笑。領英又攜夫人香荷前來為玉凰祝壽,玉凰笑而飲之,囑咐領英道:“賢婿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大漢中興,任重道遠,好生相待香荷,盡心輔助吾家,休得辜負陛下今日之意。”領英叩謝。

(本章完)